|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倡导“生活化”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倡导“生活化”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互联网 sk004 | 余香兰 唐波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新课标 生活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摈弃以往只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的观念,在教学中不断拓展自身的视野,不断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掌握更多紧贴时代的新鲜词汇,为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生活和时代的气息。

  2、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教学内容生活化,即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化内容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使语言技能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真实的语言交际,有目的地组织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地以生活中的英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以社会生活作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为主要目的,将语言知识贯穿其中。其中生活化内容包括了主要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等。因此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环境,加深对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如把机场的英语播音作为学生听力的训练材料。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使用情境设定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生很难掌握哪些动词是不带to 的不定式?我就给学生编了一口诀:“吾看三室两厅一感觉”,让学生联想到我们生活中去朋友家做客:走进朋友家“三室”( 三使 “let; make; have”)“两厅”( 二听“listen to ; hear”)的房子,“看”完五间房后(五看 “see; watch; notice; look at; observe”),有了“一个感觉”( 一感“feel”)。 以这样的方式把学生生活中具体的情境或者是学生熟悉的背景结合到知识点的记忆过程中,让原本枯燥的记忆模式一下子就生活化了,给学生创造一座联系的桥梁,使他们对此有了深刻的印象,记忆也就不在话下了。

  除教师设计生活化的内容外,还应善于利用学生自身的、家庭的和学校的生活内容以及充分挖掘生活化的英语课程资源,进而丰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以课本为依托,根据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把身边的、世界的、近期发生的事情通过图片、视频、照片展示等多种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外界相联系,能够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①新闻素材。在教学Book5 Unit1 Great Scientists时,教师可从网上下载一段关于霍金来杭州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谈论他:Who is the man? Is he a disabled man? Is he famous? What makes him so famous? Would you like to be a scientist as famous as him? 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发言非常积极,连平时那些对英语毫无兴趣的后进生也都踊跃举手。

  ②新闻图片及相关资料。在讲Book5 Unit4 Making the news这一课时,学生首先要掌握这些单词reporter /journalist,editor,photographer,printer,designer。于是,笔者就从网上下载记者采访姚明的图片,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回答下列问题: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o is the woman with a microphone? Who is the man that is busy taking photographs? Who is the man printing newspapers?...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这些单词各自代表的含义。

  3、教学方法生活化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教学方法陈旧,导致教师教得困惑,学生学得被动,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自然也就很难取得教学的高效益。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如何使课堂教学由单一枯燥的讲解化为活泼多样的表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学生的生活,不断充实课堂教学中生活化因素,使用具有交际性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满足教与学双向的需求。

  (1)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有人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例如,在教学Book3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笔者事先精心准备了一些有关“Halloween”的挂图、面具及一些糖果饼干等物品。然后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女巫、鬼灵等挨家挨户“play ‘Trick or—treat’”,把一个比较陌生的西方“万圣节”真实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2)利用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也走进了英语课堂。它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比较真实的情景。比如教学Book2 Unit5 Music时,笔者就从网上下载学生目前最喜欢的周杰伦、李宇春、潘玮柏等流行歌手的歌曲播放给他们听;为了让学生感受欧美音乐的优美韵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The Beatles”乐队演唱会实况,再把教学任务呈现给学生;课余,让学生欣赏电影《音乐之声》,通过中文字幕英语对白,边了解故事情节,一边学习影片中的英语口语……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三、高中英语倡导“生活化”课堂教学的重大意义

  通过倡导生活化的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课堂、学生、教师都“活”起来,师生双方在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尽情地吸纳知识的“营养”,收益匪浅。课堂“活”起来了,使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活”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产生学习兴趣,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师的职能从传授变为了指导,学习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拓展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教师“活”了。通过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英语,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

  总而言之,在生活化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敢于留出一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研读,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英语语言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让他们学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生活化英语教学由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而能够触及到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当听、说、读、写不再作为单纯的技术训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David Nunan. 2003.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 语言学习研究方法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2-1246/T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小...
水电与抽水蓄能《水电与抽水蓄能》
《水电与抽水蓄能》杂志,于197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858/T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水工...
防爆电机《防爆电机》
《防爆电机》杂志,于195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259/TM,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电机试验与...
老同志之友《老同志之友》
《老同志之友》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006/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人物往事...
露天采矿技术《露天采矿技术》
《露天采矿技术》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477/T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程与...
沿海环境《沿海环境》
《沿海环境》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境类科技月刊。 《沿海环境》以环境文化为依托,注重新闻评论性和可读性;注重与读者生活...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