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原本仅有几个人、约50见方办公场所、“门庭冷落鞍马稀”的区司法局,何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发展成为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信得过、如今每天都门庭若市的政府重要职能部门?何以使“四五”普法排名全市末位的法制宣传教育,在“五五”普法中期就捷报频传,国家、省、市荣誉接踵而至?何以使并不为人瞩目的法律援助,被区委、区政府列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何以使一直滞后的年度综合排名,一跃跨入全市9个县(市、区)前三甲?所有的惊叹与感叹,都缘于一个人――局长李建平。
初见李建平,可能你并不相信他是一个“带兵打仗”的一线指挥员。他虽然身材魁梧,但面目慈祥,谈吐儒雅,更象是一名学者。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他是一名“儒将”,一名大智若愚、勤于思考、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擅长打重大战役的“儒将”。由于编制体制以及行政区划不断调整等原因,前几年,无锡新区的司法行政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自2006年李建平上任以来,他专心致志,运筹帷幄,频出奇招,在无锡新区这块创业发展的热土上,上演了一幕幕酣畅淋漓的法治建设的精彩“话剧”,使被动落后局面为之焕然一新,催开了一幅别开生面的幸福发展幸福花。
助推企业抗击金融危机,他雪中送炭
2008年年底,来势汹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风暴无情地肆虐无锡新区众多企业。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此时与企业心手相连,同舟共济,帮助企业抗击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李建平审时度势,果断下定决心:调整工作思路,一切为了企业!一切着眼大局!他与两位分管局长分头深入企业、基层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进行调研,摸清企业有什么困难,司法行政如何发挥自身独特作用助推企业抗击金融危机。在此基础上,组织动员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春风送暖进万企”活动,在全区乃至全市率先吹响服务企业发展集结号。在为期一年的活动中,组织普法讲师团、联络员和志愿者共向企业发放了3万余份有关《合同法》、《企业破产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与企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资料,5000本《中小企业常用法律法规实务100问》,2000本中英文对照版《法律服务指南》,为企业举办了41场达2200人的专题培训和法制讲座、34场咨询交流会,强化了企业通过法律途径化解矛盾纠纷、应对复杂局面的思想意识和能力本领。组织基层司法所及各级调解组织帮助企业排查化解了200余起因工资待遇、工伤赔偿、下岗分流等引发的劳资纠纷,通过联动联调、诉调对接、援调对接,妥善化解了23起有较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组织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巡回深入企业进行“法律体检”,对企业规章制度、贸易合同等进行多回合、拉网式排查梳理,对存在的重大缺陷和潜在风险出具了200多件风险提示和法律建议,修改完善了42件贸易合同,为困难职工提供了67起法律援助。“春风送暖进万企”活动为企业挽回及避免1亿多元的经济损失,维护了企业稳定,助推了企业发展,受到中外企业家和党委、政府高度赞赏。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他举重若轻
2009年年底,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明确将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作为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重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司法行政如何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如何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彰显职能、成就新业绩;如何牵一发而动全身,使“三项重点工作”取得繁星闪烁的成果?李建平陷入了沉思。发扬民主、倾听民意、凝聚民智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他不仅组织机关人员召开座谈会、三下基层进行调研,还多渠道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做法。思考成熟了,便会同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事局共同出台《关于在村(社区)实施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过程中推行听证制度的工作意见》,就村(社区)实施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听证事项、组织程序等作了明确部署和要求。如《意见》规定,拟听证的事项应为涉及众多村(居)民利益的管理事项和政策调整项目;可能对村(居)民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关事项或受有关部门委托需征求群众意见的事项;拟投资较大的公共、公益事业项目等。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普及听证制度,无锡新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开了先河。实践证明,让村(居民)直接参与村(社区)管理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商讨,是新形势下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减少基层社会对立面的有效手段,是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值得推广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四民主二公开”的有效途径,它开创了一条新形势下各方都认可的比较科学的基层管理新模式,为巩固基层民主政权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目前,一谈起这一话题,当地村(居)委干部便说,干群关系融洽了,工作顺手了;老百姓则笑着说,我们放心了,放手让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办明白事。今年以来,无锡新区80多个村(社区)共举行各类听证会近200场次,不少村(社区)长期遗留下来的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征地拆迁、绿化整治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维护社会稳定,他勇挑重担。
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是司法行政重要职能,被无锡新区司法局打造成“金字招牌”。由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各种利益关系调整,无锡新区各种矛盾纠纷时常交替产生,社会稳定也时常面临严峻挑战。但都能够得到及时妥善处置。新区的领导和有关部门都知道,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司法”,遇事“找司法”已经成为当地领导和普通百姓通用的口头禅。曾在军委总部大机关工作过的李建平,对党的方针政策领悟得更加透彻,思想更敏锐,大局意识和洞察力更强。他深知,社会稳定不是中心胜似中心,上任之初就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上,使各级调解组织、调解员和信息员密布全区村村落落、千厂万企,不管哪里发生矛盾纠纷,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反馈上来,以便即时研判处置。同时,他从人员配备与培养、场所设施规范化建设、规章制度落实等方面入手,强力抓好两级调处中心建设,使全区7个调处中心队伍能征惯战、功能设施齐全、作用发挥显现,成为矛盾纠纷的“污水处理站”和“归属地”,进得来,出不去。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李建平带领机关人员,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和新领域,会同公检法合力实施“公调”、“诉调”、“检调”、“援调”、“访调”五大对接机制,使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大幅提升。充分履职、主动作为、勇挑重担,是李建平一贯的政治品质和工作态度。在元旦春节、“两会”召开、党的十七大以及举办奥运会、建国60大庆、上海世博会等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他组织司法行政一切力量深入全区各地,全方位、多回合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走访和大调解活动,着力创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针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他更是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警觉和大局意识,只要区委、区政府一声令下,他立马调集精兵强将赶赴现场维稳。近年来,无锡新区发生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之所以都能够得到妥善处置,没有造成较大影响,司法行政功不可没,它已成为党委、政府离不开的得力助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合法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