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校教师会因各种原因形成各式各样的“非正式组织”,学校工会在管理非正式组织中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了解非正式组织特点的基础上,采取主动作为,调查研究;关注学校非正式组织中的领军人物;弱化消极型、破坏型非正式组织;强化积极型、兴趣型非正式组织;塑造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等对策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关键词 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学校工会;对策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教师因共同的事业走到一起。学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这么几种方式:有本地生源分配的,有从本地不同地区调入的,有从省内外或经考试招聘调入的、或通过人才引进调入的,还有从高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的。学校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有的教师因为同处一室会走得更近些,有的教师因为来自同一地域会相处更亲密一些,有的教师或因为年龄相近、或因为兴趣爱好相同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有的教师因为同教一个班的学生会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从而形成各式各样所谓的小团体,人们将此称之为“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在梅奥看来,非正式组织一般有消极型、兴趣型、破坏型、积极型四种类型。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发现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非常重要,它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同样道理,学校在发展中自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组织,积极型、兴趣型的非正式组织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而消极型、破坏型的非正式组织会制约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由此看来,学校应高度重视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应善用非正式组织,促使非正式组织良性发展。学校工会是学校教师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工会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由此可见,学校工会组织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几乎容纳了一切从事教育教学的员工。学校工会有维护、参与、建设、教育四大主要职能:
一是维护职能,是指学校工会组织必须代表和维护全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履行学校工会成为全体教职工合法权益代表者维护者的作用。
二是参与职能,是指学校工会组织应该代表和组织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应该成为学校党组织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动员和带领教职工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参与、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建设职能,是指学校工会组织应该动员和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学校改革和建设,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是教育职能,是指工会组织应该教育全体教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从学校工会的性质和四大职能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校工会在管理非正式组织中具有自身的优势,能起到学校无法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学校工会组织在学校管理非正式组织的工作中应充当好桥梁、管理的角色。
1.桥梁角色。学校工会是群众组织,但它有别于教职工中的非正式组织,它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一个正式组织,它有一个严密的组织机构,有学校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等组织机构,是一个为学校发展出谋献策的积极组织,代表着学校的利益。同时,学校工会行使为学校全体教职工维权的职责,代表着学校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利益,是学校非正式组织的贴心人和发言人。这样看来,学校工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桥梁作用,上传下达,左右逢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
2.管理角色。学校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象,非正式组织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当学校的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学校目标一致时,对学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时,往往会给学校带来很多好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如非学校正式组织往往比正式组织更能使教职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因为教职工在非正式组织中不仅交流与工作有关的内容,还进行更多的生活方面或情感上的交流,创造一种更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成员的相互合作精神;又如学校非正式组织往往是教职工释放工作压力的场所,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对华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压力,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释放很容易带来心理问题,而学校非正式组织恰好为教职工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员工可以自由、开放、友好地与别人讨论各种工作中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学校非正式组织常被称为教职工情绪的“安全阀”。虽然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能够促进沟通,有助于在教职工中间传递一些有用的信息,但也常常成为小道消息、流言蜚语传递的途径,特别提醒的是一个非正式组织可能会接纳、欢迎某些教职工的加入,给他们带来工作满意感,也可能会拒绝、排斥某些教职工,导致他们的不满意,这些都会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因此,学校工会就应从学校发展的高度出发,对学校非正式组织起引导的作用,引导所有的非正式组织走向积极健康的发展之路,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成为学校发展的又一主力军。
如此看来,学校工会不能采取简单的禁止或取缔态度,而应该对它加以妥善的引导和管理,应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的群众组织的作用,规范对学校非正式的引导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而克服其消极作用。
那么,学校工会如何发挥自身群众组织的优势来管理好学校非正式组织,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又一主力军呢?
首先,我们应充分了解学校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我认为学校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较强的内生凝聚力。在学校非正式组织里,教职工共同的情感是维系群体的纽带,他们又共同的爱好、心理需求而走到一起,互相依赖,互相信任,感情融洽,行为协调,行动一致,归属感强,有时甚至出现不讲原则的现象,而且这种凝聚力是往往是内生的和自然的。
2.具有沟通顺畅的特点。学校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感情密切、交往频繁、知无不言,信息传播迅速,学校的大小事情,很快就会在非正式组织中传开。
3.具有自然形成领军人物的特点。每个组织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领军人物,他们似乎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在他们身边总会簇拥着一帮人,形成一个个非正式的小团伙或者说小圈子。
4.具有小团体不稳定的特点。由于是非正式组织,因共同爱好、需求而走到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变动,一些组织随之变化,甚至消失,具有不稳定、松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