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的新思路、新方法。如何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培养旅游专业的特色人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指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运作方式。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校企合作 全程合作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新型教师的培养
要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采取到旅游企业实践的方式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然后加入到一线的教学工作。
(二)有利于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
对于当前专业课选择性差,专业方向分类模糊的情况,应该加强专业建设,实行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同时要与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联系起来,因此,校企合作至关重要。
(三)有利于学生的特色培养以及就业
合格的实训基地,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完善学生实训基地,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可以优先就业,解决就业问题。
(四)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目前需要很多专业的人才,但是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得问题。而且人才流动大,发展不平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完善教学改革。也可以使学校成为人才培训基地,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五)有利于解决企业人才危机
实行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专业人才,解决国内的人才缺口问题,同时解决企业的人才危机。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较浅层面的纯实习合作
一般学校通过与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学生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是短期的,在企业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对企业运作的了解层面也比较浅。如今校企合作在建立弹性学制、文化兼容等方面缺乏深度上的交流,且以“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的合作办学形式。这种合作形式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换工式”的关系,尽管它在当前办学形式下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说多数企业在安排教学课程时,是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从而就影响了教学的科学性;学校在安排实训和实践时,以减轻负担为主要目的,从而就使得产学结构失衡,学生成为了廉价劳动力,这样就扭曲了教学的本质。
(三)合作制度不完善、权责不明确
如今,我国还没有一套明确的关于校企合作方式及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且没有建立相应的指导、监督及考核的机构,规范的校企合作准则体系也未建立。这样就使得校企双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也制约了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除此之外,校企合作缺乏必要的管理体制,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合作的意愿和质量。
(四)合作有始无终
由于校企之间的合作没有长远发展目标,这样就降低了企业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且双方的合作关系也比较不稳定。从当前已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被动合作的,在商业界中主动寻求合作办学伙伴的学校非常少。而且这些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院校中,企业提供的资助仅在课程、实习基地等方面。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是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建立学校良性的循环发展机制。当前的校企合作是不能满足这样的发展理念。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全程合作”的运作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全程合作”是指学校学生入学起至毕业就业整个教学教育过程,由学校和企业全程参与、全程合作。
(一)成立指导与合作委员会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改革以及校企合作机制的形成,可以成立指导与合作委员会。这样符合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也一定会引起双方领导的重视。旅游管理专业要积极地与企业交流,以求得企业的支持,促进合作。委员会的成员不仅要有学者专家,还要有学校、企业、管理部门、酒店以及旅行社和景区的负责人等多方面人员。委员会的人员不仅要参加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还要为专业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提供决策咨询。在委员会专家的参与下完成每学年的教学计划与实施。使得企业与社会的需求在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中体现出来,快速的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二)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保障合作正常运作
为保证校企合作管理正常运行和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的相关制度,包括合作育人制度、合作培训制度、合作开发制度、合作期间工作量统计制度、报酬制度、 校企合作的评估体系、 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等。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才能维持校企合作更好更长远的运作下去。只有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推动校企主动参与,才会培养出旅游专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三)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工作
1、进行市场调研,抓住培养方向
由教师和领导成立调研组,坚持对市场以及企业需求的调研,形成一种有效的调研制度。一是专业建设调研。调研可以给学校的课程建设以及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方向,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不断完善课程改革以及专业建设。二是对毕业生实行跟踪调研。收集他们毕业后在企业的信息,反馈回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用人标准之间的不同与差距,指导学校的教育改革,三是加强对企业人才需求的预测调研,掌握本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2、共同共同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完善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双方有关人员编写符合市场符合企业需求的教材,由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评审。这样可以使人才培养更适合市场、企业的需求,毕业后的学生很快就可以从事相关工作。
3、教师与企业员工交换岗位学习和工作
教师与企业员工交换岗位学习和工作就是指学校内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企业员工互相交换工作岗位,交替工作和学习。比如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进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参与企业管理,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更好的服务于课程改革;同样学校的老师还可以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的规划、人员培训和技能培训等。比如说企业里面的技术人员可以兼职学校相关专业的的老师,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规划,如参与教学课程设计、教学课程实践等。从而通过校企合作来改变职业院校传统教学课程体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