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四)课外体验缺乏整体性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还很难走出课堂,即使有很多学生参加了社会活动,但还存在不少问题:(1)部分高职院校社科部与学校其他部门(如党委、宣传部、团委、教务处等)没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领导机构,组织开展活动时各自为阵,学校其他部门组织的活动虽也有一定成效,但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性、目的性。(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的活动比较单一,主要局限于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几项常规性的活动。针对不同的教育资源、不同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探索恰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工作还有待深入。(3)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那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社会服务或志愿者活动,已“异化”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参加的活动,而大部分学生却没有机会参加。这种以点带面的做法,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大打折扣,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教育教学目标也无法完全实现。(4)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活动时,部分高职院校统一组织和安排的痕迹太重,学生缺乏自主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许多活动的开展被固定在一定的模式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符合高职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五)评价方式不科学
在评价方式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应当与其本质特征相适应的,要突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但有些高职院校仍采用理论教学的考评方式即“平时表现+期末笔试”。表面上看来,这种重过程重结果的考评方式,可以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但这种考评方式仍存在下面弊端:一是期末笔试成绩的比重太大(一般是70%),致使学生只注重知识的暂时内化,不重视能见诸行动的知识外化,结果是考前进头脑,考后出头脑,难见诸永久的行动。二是在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方面,评价指标通常只局限于学生的作业情况,即以体验活动取得的成果(如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材料等)为主要评价依据,有时甚至是唯一评价依据, 没有量化的指标,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忽略了对学生体验活动过程中认识水平、认识方法等的评价,更缺乏对学生在体验中所表现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做出的综合评价。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效果的举措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式有很多,但无论采用什么样方式,都应坚持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都需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道德情感,完成道德认识的升华。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验式教学时,确立教学目标、选取题目、组织活动、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评价结果,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安排。教师除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要把眼光从书本转向现实,移向学生的思想实际,具有对现实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和感悟力、驾驭学生思想的能力,因此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师资培训,提供适当的专业发展机会给教师,同时进行如讲课艺术、精彩一课观摩、课件制作等等相关技能培训;另一方面,重视教师实践锻炼,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参与课题研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实践研究、专题考察等方式,走出校园,深入接触、了解社会,促进教师丰富理论、提高技能,从而优化师资队伍。总之,只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开展体验式教学。
(二)构建师生双向互动课堂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是教师单方面讲授和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而体验式教学则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目的,并且师生互动教学具有目的性,没有偏离教学目标。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承担了对来自社会实践的知识经验筛选、加工和整理的职责,应吃透大纲和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从而使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的结构与体系。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的教学氛围都应该有不同的切入方式。切入点的选择直接引领着整个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矛盾的激化中生成知识,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可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辨析中互动;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质疑中互动;提出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感悟中互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视频、音乐、情景回放等,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后,在信息传递中互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表演课本剧和小品、开展一些课堂游戏等,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沟通。通过这些手段,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构建这种互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体验的欲望,从而实现教学内容、情感、师生合作的有效互动。
(三)创设开发课堂外体验
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克服各种困难,突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是关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不仅局限在课堂教育,也存在课堂之外。因此,它提倡走进社会,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互动中接受教育,实现知与行结合。这跟高职院校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也相符合。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学生将现实实践的体验与自己的道德认知结合起来,比起教师传统讲授的效果要好很多。比如,教师可根据学生德育成长的需要和课堂教学需要,利用课外时间、周末、寒暑假等,积极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参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和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效果,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条件的,可以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在课堂上体验不到的东西。
(四)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1、设计评价题目和评价实施应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即更要注重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表现,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不应仅凭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得好还是坏,而应该将卷面考试和行为测试结合起来评价。
2、采取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专题作业、实作评价、观察评价、成长记录等。
3、使学生成为自我行为评价与同学间行为互评的主体。这种评价活动不仅在于求得其公正性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获得切身体验,从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或者“知耻而退”。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