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在就业工作评价指标中,我们研究和设计了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7个观测点,其中“就业保障”“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实效”五个一级指标所占权重分别为0.18、0.14、0.12、0.23、0.33,涵盖就业队伍建设、就业工作制度建设、就业指导措施与执行情况、创业活动与典范、就业工作管理与毕业生用人单位信息管理、就业市场开发与基地建设、招聘组织与就业服务、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学生对就业工作的评价、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生的评价等观测点。从评价结果上看,教师的就业指导能力和学生的就业观是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和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其能力来源于实践教学,来源于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适应能力的内涵培养。由此可见,教师的就业观念影响学生就业观的养成;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影响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职业素质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构成;教师的科研转化能力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通过评价结果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毕业生就业质量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因此,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 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保障就业质量的具体措施
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但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且能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因此,无论是对学校、社会来说,还是对教师、学生来讲,都是积极、有益的。
3.1 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就业工作评价的主要观测点就业指导、服务与保障在某种程度上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就业指导是对大学生的专业适应教育、人生目标教育、能力发展教育和应聘指导教育的统称。通过就业指导,可以使学生关注就业、树立目标、储备知识、积极应对。就业指导这项工作不是辅导员队伍单独能完成的,需要构建一支有研究和学习能力、有职业心理学知识、有职业培训知识、有就业指导技能的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因此,学校应统筹管理,下大力气开展专门培训,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契机,提升教师业务能力;要通过教师说课、说专业等办法,强化教师“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方式”的意识,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就业意识和就业指导能力,逐步打造就业指导团队。
与此同时,不能忽视专任教师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导作用。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是高校教师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集合体。具有良好工程素质、科研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可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技能传递给学生,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去想、去做。从入学教育开始,从职业生涯规划开始,让学生尽早树立择业目标,并向着这一目标而不懈地努力,学生才能高质量的就业。
由此可见,高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列为“全局性”工作、“一把手”工程,牢固树立就业工作的战略地位。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一切工作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就业为主要出发点。二是要从重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入手,不断提高教师工程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就业指导能力。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扎实理论知识与专业拓展能力、宽广的学术视野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必将对就业工作产生深远和深层次的影响。三是要建立就业工作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学生的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评价的主要观测点。
3.2 将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突破口实践教学改革从表面上看是对管理模式的改革、教学体系的改革,但从深层次上看是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学校政策倾斜的改革。没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难以培养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优秀学生;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实践教学改革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教学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强化和突出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的改革则要以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突破口,强调以“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为核心的专业教育理念。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我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主动更新专业知识,善于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并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传授给学生。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认知、专业操作、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养成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科学适用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环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教学环节与步骤、熏陶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更要重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一是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调动和增强教师主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又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指导能力的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三是要搭建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完备的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四是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3 将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检验教师工程实践水平的重要依据教育质量一直被称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而近些年来,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为国家的“民生”问题,成为高校的全局性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高等教育乃至全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校担负着毕业生就业的重任。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教育质量的终端体现,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首先需要找到与就业质量相关的各个因素,其次是研究这些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力,最后按照影响力排序将各因素落实到高校相关部门。目前,安徽工程大学黄炜、方玖胜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其研究成果是:通过对大学生、用人单位和就业指导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层次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因素的权重。按照一级指标权重从高到低排序为就业能力、个体特征、就业环境和就业期望,按照二级指标权重从高到低排前三的都处在一级指标就业能力之中,即为:求职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