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互联网 sk005 | 林凯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职业中专;计算机教育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的人才。而职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具有计算机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因此,职业中专学校必须加强计算机教育的改革。近些年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并且在很多学校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中专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职业中专;计算机教育
引言
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实现不了这个目标。职业中专学校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成功搭建平台。职业中专学校目前教学的本身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没有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起来,没有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来等等,总之,没有达到其教学目标的要求。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能够改变这一现状,为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打下来良好的基础。行动导向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中,行动导向学习的目标,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操作性强,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最重学生的价值,张扬个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联系实际问题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针对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 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计算机课程是中专学校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专的计算机教学存在种种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问题,也因此影响了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教育结构和管理体制大幅度的改革以及高中的普及,中专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录取初中毕业生的考分悬殊大,生源总体质量差,基础知识掌握悬殊大。在这样的形式下,结合学校实际,给中专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带来很大困难。(2)多媒体教学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电化教学的发展,采用了幻灯片、投影等教学手段,但效果还是不够理想,主要由于教学内容仍是静止的画面,不利于整个操作过程的展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独立,不利于信息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无法实现合作性学习。(3)计算机教学的课程目标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仅仅定位于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促使教师往往较偏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对实习课的专门辅导,让学生上机随意自由练习,自己想练什么就练什么,以至于实习效果很不理想。从中专学生自身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为考试而学,为高分而学,造成学生偏重理论学习而忽视操作技能训练,重结果轻过程,有违计算机本身的应用规律。
目前,在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中,有很多的教学模式,即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视频教学模式,讲、练结合的上机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各有利弊,主要表现在:其主体仍然是教师,也就是说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并没有将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缺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等。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迎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面对计算机应用如此广泛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 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例
  •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本身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它只是一种理论。行动导向教学就是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目的来引导教学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有两个基本的原则得到突出的表现,即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来学习和为了真实情境中的行动而学习,情境学习成为行动导向学习的典型特征。在技术学校中,行动导向教学的主导是“就业”、依据为“教育培养目标”、内容为“必需知识”,把主导、依据、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行动导向的实质就是创造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行动情境,把社会的职业行动作为教与学过程的参照,从而形成的一种行为理论。行动导向在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它是以知识的应用为导向。首先,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方法和思想在实际的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学生必须明确,从使教学有的放矢的进行;其次,为了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竞赛,使得这种方法的教学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对学生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例分析
     用Flash MX软件制作一个圣诞卡,其包括漫天飞雪效果、音乐、圣诞老人、圣诞树等。教师首先以教师节卡为例,做个示范,其主要效果就是由一朵朵小花形成一个心形,在心形中间还显示着:Happy teachers' day。教师首先将案例中的小花绕成心形的动画部分,此部分用三步来实施。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做,提示学生这里的心形就可以改为雪花。第一步:制作小花图形元件;第二步:制作小花绕心形轨迹运动的影片剪辑;第三步,用动作脚本实现小花实例对象的复制、属性设置、播放等。
教师通过制作教师节卡来引导学生飞雪效果的制作,当教师做完时,此时就提出圣诞卡上的飞雪效果应该怎么做。
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首先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的讨论来解决以下问题:(1)雪花的飘落是随机的;(2)雪花的大小应该不等。
在各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进行观察,观察他们讨论的进度和结果。等到讨论时间结束后,教师让每组学生将本组讨论的结果描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吸取别人的意见,丰富和提升自己。
教师将这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整理出来,让学生更加明白今天所学的知识。最后教师对每组所设计的成果进行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增强,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教育主要是以考试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基本方式,为了突出中专教育的特色,通过适当的考核方法来检验行动导向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实际教学效果。中专教育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育中,其考核方式做了改革,由原来的统一按照试卷来进行考核,改革成将考试成绩分为笔试和机试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考核。笔试部分与传统的考试基本相同,一般笔试只占整个分值的百分之二左右,而机试成绩所占比例较多,针对《网页设计》这门课程来说,在上机考核期间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每人设计制作一个网页作品。然后,由教师进行评审,给出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实际上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但是它却能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138/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经济思想史...
残疾人研究《残疾人研究》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残疾人研究》杂志官方网站。 《残疾人研究》季刊,杂志于201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设计与研究》
《机械设计与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主办。1984-1987年4年内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6期,主编为黄步玉教授、编委会主...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季刊,创刊于1934年,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大学主办,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医...
中华临床营养《中华临床营养》
办理其他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004/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
中国科技教育《中国科技教育》
《中国科技教育》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765/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求知益...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