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发展性评价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关注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的判断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此,积极、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于影响、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从自身实际出发,总结出了一些具有实效性的发展性评价方法。关键词:发展性 课堂评价 德育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系统工程之一。正如《纲要》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到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一目标体现了新世纪对教育评价的新要求。《纲要》还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思路,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通过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存在很多弊端。从评价主体看,注重教师评价学生,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从评价内容看,评价指标单一,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学生在平日学习过程的评价。因而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从实际看,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基于此,笔者在这个学期有了一些关于评价的新思路,采取了一些新的评价方式。
一、我的课堂评价方法营造宽松、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有趣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求知、探索是非常重要的。这学期,我仍积极运用具有向上的、肯定的、激励的表扬、赞美、鼓励、赏识等激励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发展性评价。特别注重使用几大能促进课堂效率提高的评价手段。
又称口头评价法,它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评价形式。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对次进行毫无保留的口头评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为孩子提供足量的赞美,在我的政治课上我经常使用如下言语进行赞美与评价:
“哇噻,太帅了,这个你都能答出!”
“不错嘛,很有创意嘛,小伙子有前途嘛!”
“敢于回答就是成功!”
“理解能力真是强啊!佩服!佩服!”
“very perfect!”
这类评价性语言不仅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对回答问题的学生作了很好的表示;另一方面,此类评价性言语又略带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爱上政治课,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第二,动作评价法。
身体语言,是教师向孩子们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用花很多时间,却可以使师生间建立一种强烈的情感联系。从而使孩子感到快乐、幸福和温馨。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用眼光来赞许回答问题的学生并不断的点头,示意他说的很好,继续说下去,这样往往能使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另外,我也经常树起大拇指、轻拍学生肩部,甚至打响指(针对特别经典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表示满意。
当然,要想将评价做到实处,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评价,让自己的评价做的精彩,往往应将言语评价法和动作评价法联合一起运用。
第三、学生相互评价法。
充分运用初中政治课堂气氛活跃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的策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首先有目的的组织小组开展学习,进行讨论活动;其次,对学生们的活动情况给予评价,评价可以是教师做出,也可以是学生自评或组与组之间的评价。真正做到“我的地盘、我的时间我做主”。对于评价内容客观准确的同学的评价,我再给出“二次评价”,如“你都可以当小老师了!”这样就能很好的将评价进行到底,使整个课堂、所有内容都有评价的存在。事实表明,学生很愿意互相评价,更愿意在评价对方后倾听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二、我的德育评价方法学生发展性评价其实就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评价。在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要求下,做好对学生德育方面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就班主任工作而言,评价具有系统性,方法要求多样性,手段要有时效性,在初当班主任的这两个学期中,我积累了如下几种评价方法:
第一,主动创设情境,经常组织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全面评价学生。
以周记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每周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能与我大胆交流的平台,从而以幽默、风趣、激励的言语做好周记的评语,使学生喜欢写周记,更喜欢看我的评语。利用活动课或者下午放学时间让值日干部在班上做总结,对本班的情况进行总体上的评价,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评价,让学生养成被评价和评价的良好习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班会课时间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与自我表扬的活动。此时让学生自己成为评价的主人以及评价的对象,做到了评价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评价内容也会更真实更全面。并将这些评价内容整理好后印发给每位学生,能让学生认识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班主任再对其他同学作出的人对某同学的评价进行再次评价,使学生认为评价更具权威性和可信性,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学间的互评、 学生的自评、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会、信息平台等形式,引导家长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正确评价,不仅使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使教师能够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有关学生学习的信息,有助于达到家校联合教育的目的,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努力营造和谐的评价环境。
发展性评价是以师生互动为载体,必然受到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状况的制约。学生与教师不是机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不是机械操作。切忌将评价流于形式,这样对学生并不能起到教育意义,相反,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种“评价”产生麻木、厌倦,甚至是反感。因此,不能将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固化为测验、考试和提问等具体形式。要想学生接受你的评价甚至是喜欢你的评价就应该做到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给予激励,并且要让学生感知到你对他的期望。另外师生间要有效沟通与相互理解。最好对某事某物某人达成共识。也就是说在日常评价活动中应该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置于富有教育意义的师生互动之中,强调评价过程中师生的情感基础,真正做到“亲其道”而“信其师”,从而为评价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