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及日常交往,进而影响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和
发展。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班主任教师,我深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探析中职生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已迫在眉睫。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概念界定
关于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或虚弱现象,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是多元的、广泛的含义,它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社会适应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心理状态。
二、中职生心理问题表现
中职生大多是因升学考试失利,未能上高中而被迫就读中职的。从人员结构看,农村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工作的留守学生占大多数。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个人身份、追求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造成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生大都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产生自卑心理。
2.厌学情绪普遍。很多学生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是他们人生无奈的选择,有很强的学业挫败感。表现为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信心严重不足,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迟到现象严重,考试作弊、违规违纪现象频发等等。
3.控制情绪能力较差。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易感情用事,遇事缺乏冷静思考。情绪波动大,逆反心理强烈.
4. 盲目追求个性发展。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特殊发型,寻求刺激,蛮横任性,争强好斗。
5. 人际交往障碍。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教育方式和初中时不完全相同,再加上学习及生活环境的突然转换,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孔,生活需要自理,学习需要自主,这给正处于15~18岁的中职学生造成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性心理障碍。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举起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播撒阳光的人首先自己要充满阳光。可以想象一个身心都不健康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在培养中职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方面可以起到示范、激励、熏陶的作用。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人格,树立平和、善良、正直、民主、敬业、爱生的形象,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仅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关心那些智能偏低,或犯有过失错误的学生。不摆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使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融洽,带动和引导学生之间友好相处。自己“充满阳光”,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积极的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情也一起阳光起来。
2.“诊断病症,对症下药”
在班集体的建设中,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暂时不平衡所致,并不一定是思想品德问题。如果我们都以思想品德有问题来评定学生,教育工作不仅没有实效,还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反抗,有时会造成学生终生的心理创伤。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不要急于给问题定性质,要细心调查,了解真实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其心理动机,然后施以心理疏导和教育。
3.“环境育人”
班主任在班级中创设和谐、民主、健康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
3.1教室环境布置。桌椅整齐,窗明几净,悬挂名人名言及字画,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以启迪学生的心智。
3.2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氛围。 “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环境能塑造出孩子美好的心灵,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自信的人能走遍天涯海角,自信的根基使他能够扬起理想的风帆。给孩子一个诚信的世界,诚信是真,明礼诚信踏踏实实地做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给学生一个真爱的世界,不要给学生一个恐惧的世界,所以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真爱构建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改善学生心理环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促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调空自我,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和人格。
3.3要确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以稳定学生心理环境的因素。
4.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外活动、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5.对个别学生谈心和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6.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态度、方式和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如果家长与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内容不一致,相互矛盾,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导致形成多重人格。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宣传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家长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知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