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400m跑的能量来源和供能特点是选择该项目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根本依据。何项目的训练方法、手段必须首先符合该项目的供能特点与要求,400m跑也不例外。其生物学机制在于训练适合过程的专项特异性,这是运动员竞技运动中保证运动水平的根本因素。400m跑肌肉的工作时间一般在40~60秒之间,它的主要供能方式属无氧代谢。在开始时的不到10秒主要依靠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 酸(CP)供能,即非乳酸供能,在代谢产物中不产生乳酸物质。但人骨骼肌细胞贮存的ATP、CP数量很少,无法维持后来的全部供能。大约35秒左右,就必 须动用肌肉中的糖元进行无氧糖酵解,即进行乳酸化供能。此时,能否有足够的糖元进行酵解,并能在产生乳酸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提高机体对 乳酸的耐受性,成为提高400m跑速度耐力的主要矛盾。
美国学者格拉德罗(1983)、戴利(1978)和莱克(1988)等人长期对400m跑的研究表明,400m跑时,其能量来源于:1.高 能磷酸化合物的分解(占30%~35%);2.无氧糖酵解过程产生的ATP(占55%~60%);3.有氧代谢过程产生的ATP(5%~10%)。由此 可以看出,运动员在400m跑时需要最多的是无氧糖酵解过程所产生的能量,这可从运动员在400m比赛后发生明显的乳酸中毒现象中得到证据。 德国学者金德曼和柯尔(1977)的研究表明,400m跑成绩在45.5秒以内的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其跑后的最高血乳酸浓度同其他各种方式活 动相比是最高的,达24.97毫摩尔/升,同时PH值降至6.923(PH值降低意味着氢离子浓度上升)。奥斯诺斯等人也曾报道,400m跑的成绩在 47.8秒以内的运动员,其乳酸浓度和PH值与上述值相同。国内亦有报道说,400m跑的血乳酸浓度可达19.8±2.79毫摩尔/升(冯炜权, 1990)。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要在400m跑项目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很强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和机体耐受高浓度乳酸能力;运动员的乳酸供能能力 是影响400m跑成绩一个重要的因素;增强糖酵解代谢能力和肌肉、血液耐受高浓度乳酸能力以及大脑皮层对高浓度乳酸的耐受性是提高400m跑运动能力的重 要基础。 结论与建议 首先,正确认识400m跑的能量来源、供能特点、项目归属和本质特征对于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决定着训练指导思想和训练方法、手段的正确性。提高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和机体对高浓度乳酸的耐受性是发展400m跑速度耐力的根本途径。其前提是:唯有在机体利用糖酵解供能时才会实现。400m跑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手段必须符合这一要求,才能达到行之有效。
其次,400m跑属短跑的范畴是该项目训练的理论基础,必须要用短跑的方法与手段进行该项目的速度耐力训练。用短距离跑、短距离的组合跑(如150m、 200m、300m、350m)为主,以短补长,以长补短,长短互补,突出强度,严格控制强度与量(可参照计算训练法: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必须高于一定的阈 值,才具备每次训练的有效性,但同时又必须低于一定的界限,才符合每个运动员的可承受性);力量训练要结合专项特点,应以发展中小重量的快速连续力量耐力 为主,即力量在快速练习中完成,并需要重复一定的次数。具体地讲就是要求教练员在安排力量训练时讲求质量,计时计数,要求快速多次,强度与速度相结合,计 时跳跃与计时高速上坡跑相结合。
建议在发展400m跑速度耐力中,要进行科学检测。运用血乳酸检测跟踪、控制运动员的训练。以利于及时了解运动员体内乳酸堆积状况,为科学安排训练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鲁灿章编译.英国四百米跑的训练特点[J].田径,1988(5):35-36.
[2]龙斌.我国400m跑训练应注意的10个新动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3):1-3.
[3][4][5]冯炜权.用能量和能量代谢的新知识提高训练效果[J].体育科学,2002,22(6):86-91.
[6]李登光.速度及速度耐力训练生化机理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30(1):1-4.
[7]王学锋.世界优秀400米跑运动员供能特点、成绩特征与发展途径[J].田径,2002,(3):12-17.
[8]张建武.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2):1-2.
[9]张永虎.男子400m运动员间歇训练的实验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0,(2):39-41.
[10]韩佐生.俄罗斯短跑训练法[J].田径,2003,(11):44-45.
[11]杨立鸣.男子400m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