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关于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问题分析研究
关于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问题分析研究
来源:互联网 sk010 | 毕耜祥 安秀菊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400m跑;400m跑速度耐力;短跑;无氧糖酵解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者对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400m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作了诸多的研究。但还是有一些400m跑运动员进行了大量的速度 耐力训练后,这方面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根据多年的运动训练实践和大量的文献资料积累,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得出: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方 法的不得当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而究其根源是训练界一部分人对400m跑在能量区和项目分类中的偏差与认识上的不足。作者对此提出了阐述和新的训练 思路,并指出正确认识400m跑的能量来源、供能特点和项目特征对于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400m跑;400m跑速度耐力;短跑;无氧糖酵解

  400m跑是一项被视为最艰难、有自己特殊性的短跑项目。它在短跑中距离最长,其距离正处在能量供应生理机能的分项点上,这就对运动员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运动员除了要具备最大限度的高速度跑能力外,还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极强的速度耐力,即在较长的距离中保持高速度到达终点的能力。在 400m比赛中,胜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后半程,这样的特点使得速度耐力对于400m跑运动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400m跑运 动员的速度耐力一直是短跑项目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关于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且有不少,但还是有一些400m跑运动员进行了大量的速度耐力训练后,速度耐力素质仍是一个薄弱环 节。这一直是笔者长期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运动训练实践和大量的文献资料积累,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400m跑的科学训练 水平。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书籍对本文论点提出佐证。 1.2 逻辑归纳法   对本文的论证进行归纳整理使文章富有逻辑性。    2 讨论与分析    2.1 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不得当问题及原因分析 2.1.1“量变到质变”的误区

  一部分人错误地理解“量变到质变”理论,认为能承受越大的量,才能引起更大的质变。一些400m跑运动员经常在最后100m段落时,速度和耐力水平下降十分明显。有人就认为后程减速厉害是跑的能力差的缘故。为了提高速度耐力,就采用大量的超长段落跑。结果这必然导致训练强度的下降,过多低 强度的训练,是主要发展了运动员的一般耐力(呼吸、循环系统和有氧耐力),专项速度耐力(无氧能力)的提高很小。这对机体为适应无氧运动而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及肌糖元的储备是不利的。况且常在低强度下训练,还会引起肌体兴奋性和爆发力的下降,进而导致速度下降。速度下降了也就谈不上有高水平的速度耐力。 400m运动员要求的速度耐力,不同于长跑和中跑的一般耐力,它所要求的是运动员在高速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时间。一般耐力解决不了400m运动员的速度耐 力。

  2.1.2 段落长短划分训练的不合理

  一些人往往将短段落跑认为就是速度训练,把长距离跑当作速度耐力训练。这样的划分是不够合理的。高中强度的100m 、150m、200m、300m间歇跑也都是400m运动员很好的速度耐力训练手段,这些手段可以使机体达到极限氧债,在不需要生理器官完全得到休息的情 况下,形成内环境的高乳酸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机体耐乳酸耐受力。速度耐力的训练手段并不在于距离的长短,而要看如何运用。

  2.1.3 训练负荷组合方式的不得当

  在400m跑的速度耐力训练中,一些教练员一味突出负荷强度,导致在负荷量、负荷强度、间歇时间及次数组数上组合严重不当,缺乏科学地安排,效果不好。发展400m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与训练负荷、运动时间、间歇时间等训练负荷的组合方式有密切关系。合理的负荷组合在短期内可有效地改善运动员的 速度耐力。训练负荷的组合,取决于教练员的训练艺术,它是教练员对该项目特征认识和训练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强度不够大,不使乳酸值达到一定程度,难以提 高机体对乳酸的最大耐受力;间歇时间太短,既不能使机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又不能使肌肉中的乳酸尽量排进血液里。这样不利于发展乳酸供能能力。过分追求 极限强度或强度过大,势必会影响间歇时间、量和下一次运动强度,而且容易引起肌肉僵化和受伤,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突出强度固然很重要,但强度的提高要建立 在平均强度提高的基础上,即在一定量的前提下提高强度。一定量的训练是为将来提高训练强度和增强训练后的恢复能力服务的,一堂训练课不应将体力及精力都消 耗殆尽,适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2.1.4大负荷为主力量训练的错误观点

  仍沿用传统陈旧、前苏联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只重视发展肌肉爆发性力量,以大负荷杠铃练习为主。用大负荷的力量练习可以增大肌肉横断面,提高肌肉力量,加强爆发力。这对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会起到促进作用。但它绝不应成为400m跑力量素质训练的 主导手段。因为400m跑的途中跑和最后阶段的冲刺是主要阶段,所跑的距离也是最长的,也就是说运动员用高速率完成动作,达到最大限度的高速度后,提高保 持速率的能力是关键。这不是单纯采用跑的方法能够解决的,力量训练的无氧代谢性质很容易被人们忽视,400m跑运动员肌肉无氧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通 过力量训练的手段获得的。 2.2出现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方法不得当的根源   本文认为,训练界一部分人对400m跑在能量区和项目分类中的偏差与认识上的不足是出现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方法不得当的根源。

  首先,400m跑训练应归属何类项目训练体系的问题在历史上出现过争异。导致了在20世纪30年代400m跑被列为中跑项目,40年代后期又改为短跑项目。[1]现如今把400m跑称之为“长短跑”。 由于对400m跑的特征认识不够,在一些年里,有不少教练员,对400m跑运动员仍按中长跑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运动员400m成绩虽有所提 高,但对400m跑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的作用不大。甚至于我国有不少运动员参加这个项目比赛,不是因为具备此项目的特殊要求,而是由一些速度不好的短跑运动 员或耐力不好的中跑运动员转来的,甚至作为“冷门”来参加。400m跑属短跑的范畴是该项目选择训练方法最根本的理论前提,正如英国著名短跑教练员格里菲茨所说的:“多年来妨碍400m跑成绩提高的是对这一项目的错误认识。直到不久前,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还认为 400m跑属于中跑项目,后来又赋予它介于短跑和中跑之间的过渡地位,仍使项目选择和训练方法感到困难。这样一来,其结果是它的训练大纲既可以列入 100m、200m训练体系,也可以归到800m和1500m之中。”格里菲茨认为,400m跑这一项目是一个需要耐力的短跑项目。[1]苏联拉祖莫夫指出:“400m这个项目要求运动员能快速、勇敢、拼命地从开始跑到最后,而且400m跑运动员必须是短跑健将”。

  首先,400m跑属短跑的范畴是该项目训练中最根本的理论前提。速度是基础,没有好的速度,高水平的速度耐力就无从谈起,速度耐力训练也是徒劳的。400m跑是高速度的延伸,而决不是中跑。脱离了这一出发点,400m跑训练将会出现原则性的错误。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400m跑运动员的兼项上得到证 实:回顾世界径赛的历史,400m跑兼200m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多好于400m跑兼800m运动员,400m跑兼800m运动员没有哪一位创造过世界纪录 的,而且许多优秀的400m跑运动员都是早期的100m、200m选手,他们往往兼负着4×100m和4×400m接力。况且无论在生化、心理、生理形 态、技术、节奏和运动员神经肌肉的用力性质上400m跑项目都更符合短跑的特征,而与中跑项目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大观周刊《大观周刊》
《大观周刊》(周刊)创刊于2001年,是《云南日报》报社发行的云南的既有报纸时效性、期刊精美性,又有延时阅读和珍藏价值的全彩周刊。它集新闻、时尚、人文地理为一体...
经济界《经济界》
《经济界》杂志,于199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774/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学习十五计划...
文化遗产研究《文化遗产研究》
《文化遗产研究》Cultural Heritage Studies(半年刊)2011年创刊,中文,32开,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本科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建设、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考古现场保护处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并非《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513/S,本刊在国内...
编辑之友《编辑之友》
《编辑之友》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066/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出版论坛、...
仪器仪表用户《仪器仪表用户》
《仪器仪表用户》杂志,于199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2-1334/T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应用实...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