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借助个人微博。当前,微博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受到师生的强烈推崇,用户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是一种新型的人与人沟通的方式。它以其简约的模式、传播的快速性、发布形式的多样化等特性,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微博虽然字数比较少,但是支持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教师可以把社会热点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通过手机发送到个人微博,然后通过QQ群、飞信方式通知学生浏览并写出评价,与学生进行网上讨论或与学生跟帖回复进行交流。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个人的微博,及时发布教学信息,发起讨论调查,收集反馈信息等。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微博,参与主体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和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通过借助个人微博的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更加密切,实现教学的师生互动。
网络互动作为课堂互动一种辅助教学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络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平等的。教师不再是权威者,学生也不是服从者,双方在网络教学的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从而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和相互理解。因此,在网络化时代,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网络互动,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和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网络互动的主要意义
传统互动方式有很多,包括视线交流、课堂讨论、演讲与辩论等等。但是,在现代,网络传媒以其互动性、时效性、个性化,全方位渗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作为课堂内互动一个延续,网络互动不仅能够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对于现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网络互动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网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开展网络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利用它的优点,通过引导等方式,克服它所带来的缺点。网络环境是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各种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交织。一方面,网络文化内容包罗万象、信息量大、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是学生拓展知识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充斥着低级趣味的游戏、暴力及种族主义、侮辱言论等,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影响。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分析辨别能力、抗干扰能力还不够,往往容易会陷入思想误区,受到一些消极、极端、反动信息的影响,从而对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示怀疑。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大学生有可能偏离预期的学习目标,使学习过程失去控制。江泽民同志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因此,教师通过网络互动方式,可以和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其次,网络互动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当前,由于多种原因,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和沟通日益减少。网络使用的广泛性、沟通的便捷性为师生提供了一个重要而难得的渠道。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网络互动就可以较好的弥补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网络来与教师互动,实现“时空分离”条件下的师生超时空对话和交流。由于网络互动角色的平等性,双方都可以真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此外,在网上开展小组讨论,思考题研究及问题解答等协作交流环境,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一些课堂上不善言表的学生,在这里有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在虚拟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授课、讲座、答疑;学生在网络课堂上,可以随时发表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在网络里面,教师由主讲人变为协作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大大激发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满足他们求新、求异、求特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大学生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感受奋斗、拼搏、竞争的“真实”氛围,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利用校园网上的“电子信箱”、“心理咨询”、“网上论坛”等形式,使教师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掌握其关注的社会热点和心理动态。
最后,网络互动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网络互动的运用,可以及时准确地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新E课”开辟第二课堂,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而老师可以从中获得较为真实的信息,有助于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利用网络互动,不仅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而且也可以改进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囿于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可以以网络为依托,以虚拟空间为场所,开展“虚拟实践教学”。可以说,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网络对接的产物,其优势和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现实超越性;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增添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创新性。[4]例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体验“网上世博会”,进行“网络调研”,开展“问题研究”,构建“专题网站”。当然,“虚拟实践”贴近社会生活,课堂实践方便学生参与,只有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所以,网上互动不仅增加师生之间课后互动,而且也能够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学生的困惑,以便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网络互动,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加强教师生之间的联系,而且也可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研究网络互动的主要形式,积极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2011-7-19。
[2]卢铁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变革》,《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第1期。
[3]姜微、肖春飞:《“易班”:上海大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文汇报》,2010年9月14日。
[4]刘会强:《虚拟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的深度融合》,《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
[5]彭伟、李刚:《信息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