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网络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对高校教育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网络在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就必须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增强网络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运用,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网络互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 运用 实效性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网络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对高校教育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网络在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就必须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增强网络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运用,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作为一种传播的媒介,网络具有传递信息、文化传承与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它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表达方式多样,效果真实,感染力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发布自己的信息。它与其他的传媒相比,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优越性。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网上,你可以建立虚拟的学校、虚拟的班级、虚拟的商店、虚拟银行等。同时,人们在网上交流时,可以尽情地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享受着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网络创造了一个开放的时空。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由、开放、双向的信息交流方式。它的运行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任何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超越地域概念,最大限度的网罗世界各地的信息。网络具有平等性。互联网没有身份、年龄、职业、性别等区别。人们在交往的信息过程中,不会因经济实力、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受到任何的歧视。网络还具有互动性。网络最突出的特点是交流与传播,信息接受者与信息发布者可以随时换位。在网上,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和传播,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些的内容,选择交流的对象。此外,网络的快捷性,使得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播到世界各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的平台。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增长迅猛,已经从6311万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达208.9%,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1]其中,学生群体占整体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网络聊天、网络阅读、网络购物、网络交友、网络游戏等形式为主的虚拟交往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影响力和渗透力,网络化的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网络既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机遇,也给它带来巨大的冲击。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历史重任,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网络化的生活使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徘徊,大学生可能沉醉于虚拟世界中展示的主体性,在现实社会中可能会丧失主体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适应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探索匹配于网络时代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研究网络文化的特点,借助网络互动来加强教学效果。
二、网络互动的主要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校进一步丰富教育功能,拓展办学形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网络互动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与交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传授知识的手段已在发生根本变化。从投影仪、幻灯机进课堂,到录音机、语音实验室在语言教学中应用,再到电影、录相机和广播电视教育,现在发展到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2]面对着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不断变革与创新,实现了教学重点由单纯的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和转移,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网上”与“网下”互动的教学模式。
1、设立网络平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法律等各个方面。在网络传媒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综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来改进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教学内容、授课课件、课程录像、习题集锦、模拟试卷、案例分析、教学博客等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不断更新发布学术讲座、时政要闻、讨论辩论和作业等信息,不仅确保学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课程内容动态,而且成为师生获取知识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而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实现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优化。同时,网络教育平台上网络论坛,通过“在线答疑”负责回答学生疑难问题或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可以使更多学生参与问题的探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本中的内容,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有利于弥补以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缺陷。学生之间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学博客也是网络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博客是一种通常由教师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博客,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博客上丰富的文字资料和生动的视频资料,来弥补课堂时间有限不足和教学形式的单调。因此,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网络互动,不仅突破时空限制,能够进行交流研讨,而且也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创建虚拟社区。在网络世界里,建立一个虚拟的社区,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革和创新的一个趋势。在上海高校中,最典型的一个虚拟社区就是“易班”。正是“如何为学生提供贴心的服务”、“如何把学生的心凝聚在校园”的初衷,让“易班”应运而生。它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委在全市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被称为大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因为深得高校学子青睐,大学生们把“E—Class”昵称为“易班”。在“易班”网络平台上,它打破了传统互动类网站的模式,大胆融合了通讯录、日程表、资料库、、博客、视频分享、社交网络等新颖的网络应用。在“易班”网站上,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个“小房间”(个人空间),一个班的人共用一个“客厅”(网络班级主页),而一套套房组成一幢楼(学校主页),一幢幢楼又拥有一个“公共广场”(全市平台)。[3]通过该网站,教师与学生可在线互动交流、交换各种信息及资源、上传照片、撰写博客,并通过各种网络应用提高工作和效率。目前,它成为上海最大的高校网络互动社区,搭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个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