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汉字是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汉字教学一直是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同时也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进行汉字教学,要充分认识汉字的特点,掌握教学规律。在实际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汉字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汉字特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字教学
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自引入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基本上顺应了当今国内外语言教学的基本潮流与趋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汉字教学却一直都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从学生书写汉字时出现的一些错误来看,汉字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也普遍认为汉字难认、难学、难记,由此产生厌学乃至弃学。本文简要分析了汉字的特点、汉字教学的任务和意义,并着重探讨了针对性的汉字教学策略,希望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字教学有所启示。
一、汉字的特点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少数民族学生要获得全面的汉语交际能力,对汉字的学习是无法逃避的。但汉字难学是公认的事实,这与汉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所记录的是语素,而语素是音义的统一体,每个语素既有声音又有意义,加上汉字的形体,所以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个汉字,它可能代表好几个语素,可能表示好几个音节,但是独立地看,每个汉字仅表示一个音节的、表示一个语素的,所以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三者之间密不可分。这一点与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是很不相同的。正因为汉字的这个特点,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初学汉字有一定困难,这与他们的母语属于拼音文字有直接的关系。
(二)汉字数量众多,以形声字为主
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8万多个,《康熙字典》中收楷书汉字47035个,《说文解字》收汉字9353个,1988年国家语委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汉字7000个。现代汉语用字在10000左右。根据康加深(1993)的统计,在7000个现代通用汉字中,属于形声结构的有5631个,约占通用字总数的80.5%。这说明,汉字系统的字数不但庞大,而且形声字是现代常用字的主体。汉字字数众多的根源在于汉语的特点。由于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音节数量比较少。而现代汉语语汇系统中的语素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读音相同的语素就非常多,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影响人际沟通。虽然汉字字数繁杂,有其不便于学习掌握的一面,但也有其便于区别意义的一面。
(三)汉字结构复杂,一字一形
一方面,汉字笔画很多,以康加深统计的7000通用汉字为例,笔画在7画至15画的多达5000个,最多的一个汉字笔画多达36画;另一方面,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和部件,在组合成字时不是按照统一的方向排列组合的,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展开,多向行进,具有平面型特点,而且结构单位的组合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画组合有相离、相接、相交几种,部件组合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框架结构等,而且很多字往往是几种方式的总和,结构就更复杂了。
(四)汉字历史久远,演变至今
汉字的超时空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纵向而言,古今一致性比较强;横向方面,具有沟通方言的特殊作用。前者主要表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汉字,了解古今文化、生活等历史状况。后者主要表现在即使方言迥异,但通过汉字,仍旧可以相互沟通与了解。但是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字形反映造字之初的语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变化,汉字的音、义会发生变化。但语义的变化不直接影响字形,所以字形并不随语言的变化而变化,汉字结构所折射的语义与今天的文字所负载的语义已经有了差别。这就造成了汉字字形与其所记录的语言在变化上的“不同步”,进一步增加了教与学的困难。
二、汉字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1]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不掌握汉字就学不好汉语。
但是长期以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方法和思想的影响,加之对汉字教学法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相对滞后,汉字教学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虽然花了大量时间学习汉字,但效率依然不理想,很多学生汉字读写能力很差,严重影响汉语水平的提高。即使是一些能用汉语口语比较顺利地进行交际的学习者,在书写汉字方面依然有很大困难。
由此可见,抓好汉字教学,整个汉语教学才会顺利,少数民族学生才能突破汉语学习的瓶颈,从毫无“字感”的学习到逐渐掌握汉字的识记规律;另一方面,汉字承载了丰富的汉语文化,克服汉字学习的困难,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无疑为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汉语知识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重视汉字教学,按汉字自身规律进行汉字教学对汉语教学的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三、对少数民族学生汉字教学的建议
基于以上的认识,并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掌握汉字学习策略、汉字结构特点等知识的个体差异,我们认为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字教学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汉字的表意和表音功能进行汉字教学
汉字与其它拼音文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以视觉形式来表示语意的。古人在创造文字之初就是描摹自然,而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汉字,最好的方法还是以具体的实物来展示。因为人们感受的信息越直接、象形,记忆效果才会越好。所以在汉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眼、头、手、口等几方面,增强直观感、立体感、形象感,就会使所识记的对象变得简单易记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比如:利用图画和实物。出示有关的山川、河流、树木、动物的图形或照片,或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笔画。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所学内容制作成图文声并茂的课件,立体教学。
另外,汉语的字词是丰富多彩的,有些字词的意义也是无法直观展示的。可以利用少数民族学生的本民族语言的干扰来发挥联想机制,调动他们以往学习的经验和体会,扩大字词的认知量。象形字是汉字产生的基础,形声字既有表音的声符,又有表意的形符,究其根源都是象形字。形声字或以声符为纲,或以形符为纲,都能聚集成一个音义相关的词组群。这里举几个例子:如“饭”,与其相关的字有:“饼”、“饮”、“馋”、“饥”、“饿”等;如“情”,与其相关的字有:“悔”、“怜”、“忧”、“愉”、“快”等,还有“请”、“清”、“请”、“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