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音乐教学中自主性学习培养的策略
第一,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向学生提供空间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质疑是自主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第二,应全员参与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大家交流,达成共识。既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应归纳、总结、完善知识结构,巩固练习,拓展知识。透过表面现象挖掘问题本质,将所学知识上升到理论层次,纳入已有知识的认知结构。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运用自主性学习的方式,从教师方面来讲,要尽可能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指导学生分析、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激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从学生方面来讲,要懂得“为什么学”,“学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怎么学习会更好)”,“学得怎么样”。
案例:《 梁 祝 》欣赏
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组合,分头查阅有关《梁祝》的资料(包括故事、音乐、图片、声像等)。
师:通过一星期的准备,相信大家对《梁祝》已有所了解。下面就要请大家把查阅到的有关资料共享。好吗?
生:好的。
师:大家了解到的《梁祝》的故事是怎样的?
A小组:梁祝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浙江上虞县祝家庄,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一心想访师求学。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一见如故。梁祝同窗三年,情谊深厚。后来祝父催女归乡,英台只得仓促回乡。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谎称家有九妹,愿替山伯作媒.梁山伯如期而至,英台邀山伯至书楼相叙.不料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山伯别后忧郁成疾,不久身亡。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翩飞舞。
B小组:梁山伯是被马文才打死的,不是忧郁而死的。
… …
师:大家都了解到《梁祝》有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C小组:小提琴协奏曲的《梁祝》,还有越剧《梁祝》。
师:那你知道哪种艺术表现形式最早把《梁祝》演出来?
同学们开始讨论。
生:是越剧!
师:很好!下面我要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资料拿到讲台上来,我们分别了解一下。
于是很多同学把准备好的资料拿到讲台上来,我看了一下,有VCD的电影与动画片、越剧的剧照,还有CD音乐小提琴协奏曲的《梁祝》等。比我想象的要多。我就把同学们带来的VCD分别看了《十八相送》和《化蝶》这两部分,并请生边听CD边讲解,同时把剧照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在看,在了解自己未了解到的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对《梁祝》已经非常熟悉。
师:了解了《梁祝》这么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你喜欢哪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什么?可以相互讨论。
(同学们开始讨论。)
A小组:我喜欢动画片的《梁祝》,因为好看、有意思、能看懂。
B小组:我喜欢小提琴协奏曲的《梁祝》,因为它能够深刻、细致地把梁祝的感情表达出来。
C小组:我喜欢动画片的《梁祝》,是因为它符合我们的心理。
D小组:我喜欢电影的《梁祝》,因为它比较干脆,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象越剧叽叽呱呱不知道要说什么。
… …
教学反思:
这堂课运用了自主性学习,充分体现课改新理念。激发了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通过互助学习,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形成自主意识与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总之,自主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能力。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正是通过自我指导,形成具有独立、具有自制力的学习。中学的音乐课,尤其是我校的第二课堂和我校高二的艺术选修课,如声乐、舞蹈、器乐等,都可采用自主性学习的方式。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情感、兴趣,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材,协助学生为他的学习建立特定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内容的个人意义,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他们在教师的辅导与引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性学习,真正享受知识探索上的自主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