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未成年人教育中,学校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校德育教育能扎实有效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就保证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笔者从多年的学校政教工作中感受到,抓好未成年人教育,学校德育应做到“三心二意”。
所谓“三心”:一是恒心。学校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功成名就的,需要全体教师持之以恒、矢志不渝投入到德育工作中。无论德育工作多么艰辛,教师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不懈怠、不气馁,有信心、有恒心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二是爱心。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开展德育工作,教师应该不囿于形式,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要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一时不能接受的,教师要苦口婆心、不厌其烦说服教育,直到学生愉快的接受。对于那些失去亲情关爱的学生,教师不仅应该从学习上帮助他们,而且从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振奋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是细心。学校德育对象是学生,这些未成年人的个性特征各有千秋,如果教师不分对象,仅仅用一种教育模式去对待性情迥异的学生,德育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并随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然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建立学生的德育档案,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不断调整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德育方法。
所谓“二意”:一是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潜意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其是自然科学教学,不能顾此失彼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每一位学科教师都要从备、上、批、辅、考五个环节落实德育内容,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教育,学校德育真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效果。
二是诚意。学校德育不仅要有比较完善的制度措施,而且每一位教师在落实工作中要真正做到动真心、献真情,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把满腔挚爱撒播在学生的教育上。特别是对一些有“问题”学生,教师应该诚心诚意帮助感化他们,不放弃、不歧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的诚意和良苦用心一定会使“问题”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