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进行必要的实践活动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社会实践内容,如举办演讲比赛,组织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劳动,谈体会、写小论文,举办辩论会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有益活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在强化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塑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行为实践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它指导了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大大提高了学生行为的规范性、目的性和指导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体现了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一直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乃至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课程标准》的分布与实施为我们指明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只要我们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