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新课改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之探索
新课改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之探索
来源:互联网 sk011 |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新课改 思想品德课 教学手段 实践活动 实效性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索的课题。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与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与体会,写出此文,愿与全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共商榷,同探析新的教法。

  关键词:新课改 思想品德课 教学手段 实践活动 实效性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实效性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呢?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构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创设真实感受人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认识。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前提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种人际关系体系。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思想品德实效性的前提。

  孔子说过:“亲其师,方可信其道”,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种心灵碰撞、思想交流的双向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学生信任自己,接受教育,就要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但是,教师这种威信不是用压服学生来获得,它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多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以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自然巡行学生之中,通过语言、眼神、动作等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应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对问题发表独到见解时,教师应及时表扬,陷入疑惑时教师及时点评,多给学生以宽容,这样师生浑然一体,学生就会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和学习时,感到老师可敬可亲,从而更加爱学、乐学,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效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反,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磨灭,使学生厌学,严重阻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效率。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基础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要实行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取舍乃至教学语言的运用,都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状况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将引人入胜的寓言、故事、漫 画、歌曲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总之,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理解知识、感情道理、践行道德,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关键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现代教学中,要使学生乐于接受熏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和优化。

  (一)要在教材调研和“充电”上下功夫

  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勤于疏通教材和参考资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使用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同时研读教材和参考资料,结合学生的实际,理直每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然后考虑用什么教学方式方法去使学生掌握知识,理解重点,解决难点,达到课标。要做到这点,教师要不断扩大视野和增加信息量,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在教学中才能使自己得心应手地进行创新教学。如果没有新知识的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师的上课只会因循守旧、照本宣科,使学生乏味,没有新鲜感,也产生不出学习兴趣。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相关学科知识,并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插进一些课外知识,一方面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充实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会比较好。

  (三)要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是实现有效性的保证。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与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思想品德课必须符合学生的行为特点。现在的学生社会接触面很大,视野很开阔,思想活跃,接受力强,具有探究和获得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不顾学生实际,依旧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切合学生特点,在深入理解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展开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活”起来。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我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特点,特别注意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尝试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该谈的谈、该讲的讲、该讨论的讨论。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感觉法律的尊严》一课,可采用启发式和讲授法;内容简单易懂、条理清楚的内容内容,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可采用阅读法和自学法;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涉及学生已有一定认识的内容,如《积极地对待挫折》,可采用讨论法。读、议、讲穿插进行,通过恰当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积极参与讨论等,这种变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有机硅氟资讯《有机硅氟资讯》
《有机硅氟资讯》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
政治学研究《政治学研究》
《政治学研究》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396/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国外政治...
辽宁建材《辽宁建材》
《辽宁建材》杂志积极宣传建材行业的经济建设、生产经营、科学技术、企业管理、市场销售、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新效果,积极报道建材行业发...
七彩语文《七彩语文》
《七彩语文》杂志,月刊,于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2-1156/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经...
中国思潮评论《中国思潮评论》
《中国思潮评论》(年刊)创刊于2009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 《中国思潮评论》理论联...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