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敲一敲。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及碗、盆、盘、筷等可以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敲敲打打。在看似有些乱的敲打中,幼儿逐渐学会用不同力度表现强弱、用不同的速度表现快慢,增强了节奏感。
3、画一画。引导幼儿把对音乐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有的幼儿听到爱尔兰音乐《岸边的茉莉》时,针对它的活泼和欢快,画出了高低错落,颜色各异的花朵,还让花儿有节奏的排列着。
4、唱一唱。幼儿对听过的歌曲或乐曲,用自己喜欢的衬词和节奏型唱出来,尽量用富于感染力的声音。
5、看一看。引导幼儿围坐在一起,听一首乐曲,轮流表现。这是为幼儿提供一个相互观察和模仿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表现方式,为表现音乐积累经验。
三、结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尝试,因为教师的引导、鼓励与材料的提供,丰富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幼儿音乐表现的意识增强了,表现的兴趣浓厚了,表现时表情丰富,形式多样,动作合拍,提高了表现音乐的能力。发展中班幼儿的音乐表现力的教学尝试是有成效的。
四、体会:
在教学尝试的过程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1、教学尝试的过程中,虽然创设情境与鼓励幼儿即兴发挥、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等是体现幼儿主体性的,但这并不是说就不要教学常规。良好、有秩序的活动常规只能让活动开展得更好,而不会阻碍活动。这其中,教师与幼儿的目光交流、身体接触等等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2、幼儿在音乐表现中要借助于一些生活、情感经验。因而,教师与家长应积极地帮助幼儿,丰富他们的经验。同伴之间的模仿与借鉴也有重要作用。
3、幼儿的经验迁移在表现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运用“后继组织者”策略,帮助幼儿实现经验的迁移。
4、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教学应该在内容上贴近幼儿,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选择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在程序设计上体现全面性、整体性、游戏性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志明主编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 苏州大学出版社 第178页
2、许卓娅编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28-60页、149-161页
3、 刘华 陈君 潘波 译 《美国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标准》 《早期教育》2001年 第2期 第23页
4、 黄莹 《利用“后继组织者”教学环节促进学习迁移》 《早期教育》 2000年第1期 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