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最富有挑战、最为持久、也最具有生机的关键环节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是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策略和生存的智慧的体现。天津市宝坻区育英中学在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实质、把握各种模式要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三五五”教学模式。通过三年的实践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即把课堂教学分为“三种课型”,每堂课要遵循“五个课题环节”,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五个突出”。通过三年的改革实践,育英中学的课堂面貌发生明显改观,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关键词:“三五五”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 学案导学 课堂评价
新课程改革最富有挑战、最为持久、也最具有生机的关键环节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是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策略和生存的智慧的体现。我们学校是一所新兴的高中校,生源质量较差,常规的教学难以为继,为了寻找一条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又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发展之路,通过反复调研、反复论证,在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实质、把握各种模式要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三五五”教学模式。通过三年的实践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2010年5月以此为研究内容的由教育部立项的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结题验收,并被评为优秀子课题。经专家鉴定达到了国内有效教学研究的领先水平。
“三五五”教学模式即把课堂教学分为“三种课型”,每堂课要把握“五个环节”,努力遵循做到“五项原则”。
“三种课型”:基础课、应用课、巩固课。就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三种类型,或三个层次。主要是针对我校生源较差的现实而确定的。
基础课是入门课也是保底课,其主要任务是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掌握所学章节的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以自主、小组合作积极的思维来完成的。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教师将重点、难点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为下一节课做准备。基础课的达成率要求在百分之百,让学习最差的学生也能跨进门槛。
应用课也是延伸扩展课,主要任务是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扩展。
各小组根据自学的情况和老师分配的学习任务,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形成本小组最佳解答方案。首先是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逐次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各组的同学积极参与,在提问、质疑、讨论的情境中,不断激发出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提升课堂的学习容量和学习效果,从而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
巩固课是总结复习和提升课,主要任务是复习所学内容,掌握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构建。是对基础课、应用课的回应和提升,是对学习目标的落实和检查。
三课是循序渐进的、从低到高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基础课是应用课的基础;应用课是基础课的提升和发展;巩固课是对基础课和应用课学习内容的检查落实。三种课型缺一不可。
“五个环节”是指每节课教学要遵循的程序。包括:学案导学、互动交流、点拨释疑、小结评价、当堂训练。当然,每个环节不是割裂的,不是独立存在的,自学中有合作,合作中有展示,展示中有交流,交流中有归纳,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案导学:是指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的过程。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学案中的导学问题或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教师可在教室巡视,督促自学,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个环节搜集素材。
自学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学生边读边与同组同学交流等。
互动交流: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学效果的反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对在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一知半解与疑难困惑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强,领悟能力较快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指导,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的互动的问题适时地给予点拨,把思维引向深入。
通过讨论、互动,除了知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外,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这也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
点拨释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全部教学艺术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兴趣、导学法、导思维、导规律。
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提问讨论学案中的导学问题。对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导学问题,教师只需在提问讨论过程中明确肯定学生的自学结果,并给予表扬鼓励即可。对于重点问题应重点提问,重复提问,反复感知,加深理解,当堂掌握。对于难点问题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思维方向,利用学生的集体智慧得出正确的答案。
小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以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当堂训练: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点拨,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落实答题的规范性。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
“五项原则”:
1、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和信任学生,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自主学习真正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堂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标准之上。在课堂上学生积极的见解、观点和思维成果将得到充分的尊重。
2、突出过程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课堂教学要在关注获得知识结果的同时,突出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如果只重结果,忽视了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压抑,就会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灌输,从而导致主动的探索精神缺失。
教给学生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作为教学工作中最本质的内容。
3、突出合作探究。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分组研讨,师生探究,以展示,互动和分组探究为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发现和挖掘学生相互学习的优势和长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个人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