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就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关键词:研究教材 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技巧性 素养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在近十年间的快速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逐渐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生活、工作、交流和学习的方式,如何做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正是摆在所有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省开设信息课程也快十多年了,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参加全省的统一水平考试,我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在今年列入中考的科目。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十多年来,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就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我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一、研究教材,处理好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
现在困扰广大信息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是,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要参加的信息技术水平考试的知识点之间往往有很大的冲突,如果完全照着课本进行教学,那学生面对水平考试的时候可能又显得训练不够。如果学生在水平考试中考不出好的成绩,那么老师在学校中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
课本的知识结构和水平考试之间其实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仔细研究、专研好课本,深入理解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协调好教材和水平考试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最终上好课的根本。完全按照课本的照本宣科或者为了考试而考试的练习,我觉得都是不可取的。我自己的做法是,先研究课本的知识体系,深入了解课本中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结构,同时深刻体会和了解水平考试中各知识点关系,然后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好自己的教学安排和计划。
我们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各个县区的学生都有,学生的生源比较广,其中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一前根本就没接触过计算机,他们甚至连鼠标都不会用,少部分在初中开设过计算机课程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则比较熟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我们学校学生这些特点:
1、将知识点划分为Office和网络部分,实际操作和概念掌握部分,学生需要掌握的Office部分包括Word、FrontPage、Excel、Access。网络部分主要是IE浏览器的使用。Office和IE实际操作是我们给学生进行训练的主要工作。
2、Word中对文档的排版,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一些,比较贴近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应该首先安排学生学习文字处理,而且要着重进行练习。只要熟练掌握一个软件的使用,那么再学习别的软件时,往往就能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
3、需要掌握的每个知识点,以Word为例结合课本和水平考试说明的要求,细化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的点。学生具体需要掌握的有字体、格式、图片、表格等,然后再把字体部分具体细化到需要掌握字体部分中的字体、字形、字号等,其中学生不容易掌握或不经过反复训练容易忘记的那些点,比如阴影、着重号这两个点需要重复训练。
4、根据对这些知识点细化出的结果,编排相应的课堂练习。先安排学生学习和练习Word,按照字体、段落、图片、表格、然后其它知识点的顺序进行。Word可以适当多用一点课时,等学生熟练掌握Word以后,再学习其它的知识点,接下来的课程中安排FrontPage的教学,FrontPage相对于Word在知识点上有很多的继承性。
二、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把课堂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多学到一点东西,部分老师往往会讲的时间过多,学生练习的时间过少。高中信息技术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用软件的熟练程度,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引导好学生做好操作练习上面,把课堂时间真正换给学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实践,不要怕犯错,学生如果遇到什么地方不会操作,不要第一时间就去给他讲解,一定要引导着先让他自己多实践几次。
信息技术课和体育课老师教学生学游泳,或者教一个从来没骑过自行车的人骑车的道理相同,关键要靠学生自己去多练习,熟能生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起作用了,相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熟悉教材、吃透知识点,要学会把复杂的知识尽量简单化,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内一定要做到直击要害,不要怕学生一时听不懂,关键是引导好学生做好当堂的练习,假如学生一时没有很好掌握也不要急,要给学生的练习留下备份的时间,要把知识体系贯穿到每节课中,让学生通过连续不断的练习最终能做到熟练的操作。
多留时间给学生自己练习,并不是把课上成学生的上网课,甚至是游戏课,而是要设计好每堂课。知识点,练习所需要的课件,课堂的教学环境等都要教师事先精心的准备,最好是把一个学期的整体课程规划都要做好,保证学生能有一个连续、系统的训练。
三、增加教学的技巧性
1、在教学中如何使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的掌握,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技巧。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把复杂的问题逐步分解成简单的步骤讲,简单的问题要用更简洁直观的方式讲。只要是一个熟练的教师,处理复杂的问题其实不是很困难的事情,真正有难度的反而是如何让简单的问题能让学生掌握。
对于进入高一前从来没接触过电脑的那部分学生,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多,课时又是固定的,学生能够尽早的熟练使用鼠标就能更快的进入下一步的教学,而我们往往又不可能留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鼠标、键盘,这些最基本的操作技能的练习。怎么才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鼠标的使用,一直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
鼠标的使用看似简单,就一个单击、一个双击,刚接触电脑的学生在双击的时候往往会用力的点击鼠标,把双击随时搞成两次单击,在观察学生实际操作时候会发现鼠标都被学生手上的汗水弄湿了,说明学生自己也是很认真的想要学好电脑,作为教师肯定是反复提醒过双击的时候要求是轻巧、快速,但是学生的一般思维都是要快就要用力,所以他们在双击时下意识的就会用力点击鼠标。
我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式来讲解鼠标双击的使用,依次进入系统的控制面板、声音和音频设备,把声音下的声音方案改成Windows默认,然后打开Word,选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在打开窗口外面点击鼠标就可以听到“咚”的错误提示音。把鼠标拿高让学生都能看到,让他们看着我操作,用正确方式操作几次,再用力双击鼠标给他们看,提示他们听两次“咚”之间的间隔时间。绝大部分情况下学生自己都会哄堂大笑,这样的演示比纯粹的讲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面对学生一时无法掌握的问题一定要在后续的课程中反复加入该知识点让学生反复训练直到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