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短时期内被广泛运用,得益于其自身的优势:包容性强,信息量大,表现力强,易于被学生接受,能引发学生的新奇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与此同时,其弊端也慢慢显现出来,在第一阶段的新鲜感过去,学生明显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审美疲劳”,不能与之特殊的教学模式相配合,老师也忙于应付信息量过大,学生课堂反应度降低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反思,已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手段;教学方式
一、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多媒体教学开始了发展,距今为止我国的多媒体教学已经有了近30年的研究历程,在这段时期,我国的多媒体教学发展迅速,普及很快,尤其在高校教育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新鲜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表现方式,直观化的传输形式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企及的。因此,我国的学者和教学工作人员都将注意力放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上,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理论研究。
传播学的奠基人施拉姆说:“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只有最恰当的媒体,而没有最好的媒体。”也就是说,学习的效果依赖于我们如何运用这一媒体,而不是费心去选择或创造所谓更好地媒体。如今多媒体教学方法已经为众多学校课堂所接受,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远不如我们预期的那么有效,很多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对此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
蔡波、杨靖认为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但之所以效果欠佳是由于教师本身对多媒体的内涵并不了解,并且自身的媒体信息技术素养并不高, 教师急需的教育技术培训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去优化学科教学,达到教育技术进学科、进课堂之目的:三是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深造、提高,促进终身学习和帮助其教学研究工作[1]
董华、张树海等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效果的因素中最易为人们所忽视,急需改善的是多媒体设备和环境建设。多媒体教学是依托信息技术交流的平台而展开的,良好的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以先进的硬件设施为基础,以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胡光顺、叶严军研究了多媒体教学的不利一面,他们指出:盲目凭借手段的先进反而会降低备课的质量:声光电的运用所产生的“五花八门”的感觉有时也会使学生“逆反”.[2]
郑旭翰、何明珂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效果指标引导式”多媒体教学管理机制。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为中心,将相关指标的建立、实施与考核作为促进多媒体教学水平提高的基本方法。[3]
现在关于多媒体教学的研究都在肯定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从不同角度注意到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同问题,但是缺乏对多媒体教学普遍存在问题整体的概括总结。本文从一般课堂的角度全面分析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以期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改进。
三、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不足
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评估指标要求普通高校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15%,“211工程”院校不低于30%[4]。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校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率不断攀升,很多高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率已远远高于国家试行方案的规定,我们一度沉浸在高科技平台教学方式的喜悦中,也曾认为这是提高教学水平,体现教学效果与国际化教学方式接轨的康庄大道,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问题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最终的结果也远不如我们所预想的那么理想。王永红在《专业课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信息》一文中曾提到,通过对2004年专业课多媒体教学的调查,发现将近44%的学生认为适当的传统教学方式更能增强其课堂的理解力,希望能适当保留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更看重老师的临场发挥以及教学得生动性。现如今处于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大面积普及的时期,我们最大的一个误区是将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的标尺,实际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的主观性较之某种教学方式来说显得更为关键。因此,很多不同的看法已经出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出现了很多急需我们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认识上的误区
现在,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作为平台,“多媒体课件是指,通过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地‘学’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5]也就是说,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目的是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效果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很多的多媒体课件都只是将纸质的教材简单的转化为电子教案,实属是“换汤不换药”根本没有体现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内容枯燥,方式单一,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并且由于其本身的特性,致使学生反而对其有了更大的依赖性,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记笔记,下课将老师的课件拷贝下来,以应付考试,这种现象完全背离了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本来初衷。
另一种与其完全相反的现象是,有些多媒体课件在形式上一味追求新颖和动感的效果,运用了过多的图像、影音资料,以期达到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但事实上这种华而不实的形式会过度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其注意力分散,忽略了教学内容,造成了本末倒置,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被“滥用”
多媒体教学以其先进的技术和新颖的教学表现力被大家所认同,并且在实行初期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产生了跟风模仿的情况,大家对其所产生的效力盲目乐观,致使各种类型的课程都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但实际上,不同的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侧重点和教学方式应该是不同的,比如:理工类的课程公式多、题目步骤多,应该考虑是否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充分发挥老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在直观上理解题目的推算过程,而不是全部摆在课件上,使学生面对眼花缭乱的数字不知从何下手。若是英语课程的讲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影音,图画,游戏等一系列的形式运用进来,寓教于乐,在活泼的气氛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有其独到之处,应将其特色在适当的领域发挥出来,而不是“滥用”。
(三)课堂教学“模式化”,师生关系“冷漠化”
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课程内容增多,而课程进度加快了,在课堂上,老师不停地讲,信息量过大,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整理,更没有精神思考、消化所学知识,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机会进行交流,一个不停的讲,一个被动的接受,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学生感受不到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反而会产生厌学情绪,使多媒体教学完全模式化,体现不出其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