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风、学风的好坏。作为新时期班主任的工作业绩要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他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夫、创新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治班方略。在思想上引导、在心理上疏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只有晓知以理、动之以情,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就会应运而生,班主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精细管理;目标激励;科学考评;和谐班级]
构建和谐德育,建设和谐校园,是新时期赋予学校的重要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位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该班学风、班风的好坏,也影响着校风,可以说班主任工作是光荣而艰巨。要带好一个班,班主任除了热爱、责任心外,还必须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治班方略、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作技术支撑。我校德育工作历来重视抓常规、促习惯,关注细节,关注过程;重视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掌握了科学的育人方法,对学生的教育坚持采取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的“四导“策略。学校以加强班主任工作为突破口,把构建和谐德育,和谐校园作为长期的追求。
一、加强领导,为班主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学校坚持德育首位,大力加强构建和谐德育,成立了以学校党支部牵头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学校德育处,具体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领导和指导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学校德育处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时时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督查评价。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沟通、探讨,为班主任搞好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提高地位,目标激励,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1.提高地位,优先选聘。学校在选聘班主任时,严格把关,从那些自愿加入班主任队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师德高尚,又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中,选取身体健康、能适应繁忙工作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为鼓励教师积极担任班主任,在实行聘任时对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算课时并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聘,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2.目标激励,调动积极性。与班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使其明确自己的责任。学校领导理解、尊重、关心广大班主任,既在工作中为他们创设和谐氛围,并在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关心。经常找班主任谈心、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把为班主任排忧解难视为自己分内的事,激励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得好事。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人人把争当“优秀班任”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奋斗的目标。
三、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加快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我们农村中学班主任面对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出去打工,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班主任工作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工作琐碎复杂,许多教师蛮劲用了不少,收效却甚微,为了使班主任不要做“辛苦型”, 要争做“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1.加强学习、不断充电。采取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集体学习一些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或观看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的录相,借鉴好的管理方法为己用,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自学以阅读教育专著为主,学校购进教育名家的书籍和音像资料供老师们自主借阅学习,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做出详实的读书笔记,结合自身实际写下心得体会。
2.典型引领、榜样示范。请本校工作有成绩突出、有特色的班主任介绍经验,宣传好的工作方法,并定期安排班主任交流育人心得。典型的引领,榜样激励,对年轻班主任和成效不明显的班主任有很好的启发与借鉴,使他们取长补短,达到了资源共享,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自信心。
3.观摩示范。学校举行主题班、队会展示活动,要求每位班主任老师都要执教一节主题班会课,全体班主任老师参与听、议、评。主题班会课展示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又从道德、审美、情感、行为规范等方面教育了学生,同时也使班主任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4.提升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引进优秀教育资源。聘请全国、市、区知名教育专家来校讲学,让教师们和专家零距离接触来感受现代教育的气息,聆听教育专家的话语,感悟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做法。派出骨干班主任到省内外的名校学习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通过学习名家育人的经验,加速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步伐。
四、强化班主任的精细化管理,促进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作为现代的班主任,必须研究班主任工作的独特性,体察学生发展的多元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
1、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修身立业,欲立其业,先修其身,身不修则业难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我校要求班主任配合学校落实精心化管理、细节管理,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通过与班委会的协商,制定班级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包括仪表、出勤、教室良好氛围的形成、校徽佩带、保护公物、交往、课间操等多方面的具体要求,并由相应的班干部负责、班干部值周管理,及时反馈,每周总结一次,并在星期二下午班会课上及时总结,肯定优点提出不足,解决具体问题。
2、 加强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大多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班级发展的重心落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上。充分发挥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双主体”和谐,班主作还应积极与任课教师协调配合,通过班会、谈话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育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父母和社会,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为自己铺一条成才之路。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同时注意收集前人和周围刻苦求学的故事,有针对性地讲给他们,让他们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远大的理想,逐渐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在此基础上再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养成一丝不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意志和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锐气及毅力。
3、发挥班干部的桥梁和骨干作用
要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班级核心——班干部队伍。班主任要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让班干部愿管、乐管;精心培育,让班干部会管、善管;敢于放手,大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