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要提高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扩大教育受惠面,“主动出击”是一个必然选择。选择主动出击,要追求心理素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覆盖面最大化;要加强对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培训,适度分权减压;不是挖掘学生不幸与隐私,而是要激发其自身力量;既要追求效果无限大,又要认可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的自身限制。
主题词:高校 心理素质教育 主动出击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感受到的压力在快速叠加;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越来越复杂化;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人们越来越需要亲密关系中的接纳与理解,与此同时信任感却越来越难以建立。于是关注自身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心理健康教育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因此,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承载了越来越多的使命,“主动出击”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必然选择。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主动出击”是指高校主动地全方位、多途径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扩大心理素质教育的受惠面。 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主动出击”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所持有的较为落后的心理健康理念与其心理需求不匹配。面临当前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很多人尚处于开始关注自身发展、反观成长经历却欲言又止的状态。我国传统文化要求人具有“坚强”、“集体至上”、“隐忍”、“含蓄”等品质,高校大学生不善于求助于专业机构去探讨自我内在心理需求。大多数高校学生渴望被关注、被动地渴望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会主动求助。他们处于青年中后期、成人初期,在价值观、人生观易受冲击的大环境下特别需要得到点拨式、探讨式的指导。在这样的前提下,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要采取“主动出击”,既可以为高校大学生营造开放、接纳的心理素质教育氛围,又可以更新其心理健康理念;既可以为高校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又可以引导其掌握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弹性的技巧。 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主动出击”的途径 2.1选择“主动出击”,要占领心理课课堂
通过心理课的课堂教学,可以普及心理保健常识,宣传心理健康理念,尤其是促进学生建立求助意识。心理课的课堂可以追求形式多样化,覆盖面最大化。每个班学生控制在50人以内,保证授课教师能关注到每位同学的情绪状态
老师在课上讲授学生心理需求的相关内容,解决大学生在成长中的一些心理问题,训练应对困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心理自助的方法,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师。还可以深入解读学生的心理活动。力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及时发现需要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干预的学生,然后以其能接受的、最稳妥的方式发出心理咨询的邀请。
2.2进行多方面多渠道心理素质教育宣传,大力营造心理氛围
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举办专家主题讲座,听讲座的学生可看到宣传海报自愿前来的,也可通过学校组织前来的。专家讲座既可以及时化解学生当下的困惑,又可以适度地给学生一些舆论导向。也要利用报纸、宣传资料、广播等为学生营造一种心理素质氛围,促使学生乐意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也要利用网络主动了解学生的状态,在网上与其交流,或者与学生相约面谈。
2.3要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提供到位心理服务
学校心理咨询是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最佳平台与机会。心理咨询的出发点就是以来访者为本,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成长,在咨询中要牢牢把握这两点。主动拓宽心理咨询渠道,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网络书信咨询、QQ网上咨询、短信支持、电话热线咨询等。
在此需沥青两个概念,即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专业心理咨询的区别。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类型之一,它包含了学校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一种方式一种手段,它从属于心理素质教育。社会专业心理咨询要坚持“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在学校里也同样适用。从原则上讲,到心理咨询室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访关系的先决条件。没有咨询愿望和要求的人,咨询者不会去主动找他(她)并为其心理咨询,只有自己感到心理不适,为此而烦恼并愿意找咨询人员诉说烦恼以求助,才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主动出击”与心理咨询中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并不相矛盾,一定要放下“违背专业心理咨询原则”的思想包袱。
2.4要加强培训,完善心理素质教育队伍体制建设
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也是全校各战线教职工特别是学生工作队伍教师的责任。所以要对学生工作队伍进行系统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宿舍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因为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宿舍管理人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老师,他们掌握着第一手的资料,总能关注到学生的细微变化。用敏感的眼光、专业的交流方法,能抓住将问题伤害最小化的最好时机。
其次要抓大学生心理协会等心理社团的培训,发挥大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力量,给同伴做“关注自己心理素质”的榜样。最后,要加强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最基本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助人的方法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在班里、宿舍里很多时候处于尴尬的位置,总觉得自己潜伏在同学们身边,时时捕捉同学们的不幸与隐私。这些往往不受同学们欢迎。如何正确角色定位、如何合理表达助人的意思、如何及时传达信息都是培训的重要内容。当学生工作队伍在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发挥良性作用的时候,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就处于压力最小、效率最高的状态。 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主动出击”的注意事项 3.1选择“主动出击”,不是挖掘不幸与隐私,而是要激发自身力量
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主动出击的目标是营造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普及心理保健常识,宣传心理健康理念,帮助学生建立求助意识。所以,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用心理学积极的眼光去相信与发现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强大动力,然后激发要这种强大的力量。而不是戴着心理学的显微镜挖掘学生的不幸与隐私、不管学生是否准备好都要把伤口血淋林剥开。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没有人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要经历或轻或重的挫折,每位学生内心深处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创伤。有创伤并不代表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所以很多学生可以带着伤痕去执着地追求生活中的精彩纷呈,可以带着伤痕开心地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睿智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成为大学生的有效社会支持者,为其提供心理支持。支持大学生去探索自身强大的向上动力,为自己的成长投入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