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句法上对现代汉语频度副词“常常”和“不时”进行了差异比较,发现了在句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1、二者在句中都可位于动词前充当状语,另外,“常常”后还可加形容词,但“不时”却不可以。 2、“不时”后还可搭配动词的重叠形式、“V一下”式的带数量词的动补短语以及“V一V”这样的结构。而“常常”没有这样的用法。 3、“不时”在句中充当状语时可以加“地”,并且加“地”或者不加“地”都不会影响句子的意义表达。“常常”后则不可以。 4、“不时”前后都没有否定词出现,而“常常”前后都可以有否定词。 5、“不时”一般用于表示现在时间的句子中,而“常常”既可以用于表示现在时间的句子中,也可以用于表示过去时间的句中。 6、“常常”后面可以加指明焦点的语法标记“是”,或者判断词“是”。 此外,本文还对频度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常常 不时 差异 句法 频率副词 状语
一、引言
“常常”和“不时”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用的频度副词。二者在意义和句法上均有所不同。此前已有一些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例如周小兵等(200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中,从意思上将频度副词分为了三小类:高频、中频、低频。其中,“常常”和“不时”同时归入了中频词中。尽管作者对“常常”和“不时”用长时和短时对二者进行了区别,但是我们知道,长或短往往是相对而言,作者也没有给出明确界定长时与短时的标准。而且,高频、中频、低频这种分类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容易在形式上得到验证。
另外,文中给出例句: (1)十年来,他常常(经常/时常/不时)想起你。 这个例句有可能会误导外国留学生,使其认为,“常常”与“不时”意思相同,任何时候都可以互换。
此外,现有词典的解释很容易让外国留学生混淆这两个词,使得他们在运用时就会感到困惑。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1999)认为“不时”是“表示间隔不长而不断地发生,时时、常常”。从这条解释,外国留学生可能认为,“不时”的意思等同于“常常”,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替换。
另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2001)中对“不时”的其中一个解释是:表示情况不断发生,只有短时间的间歇,相当于“时时”。而《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又认为,“时时”有一层含义是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经常发生,和“常常”相近。这样,外国留学生同样可能会推断得出“不时”和“常常”意义近似或等同的结论,在运用时可能会出现偏误。
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我们不能再继续简单地从意思上来区分二者。同时,通过分析我们搜集的语料,我们发现,二者在句法上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因此,本文将找出“常常”和“不时”在句法使用上的区别,以此来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的区分、掌握这两个词的用法,并且能够正确、合理地运用二者。
二、“常常”和“不时”的句法特点
1、“常常”和“不时”作为频度副词在句中都可位于动词前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同时,“常常”后也可加形容词,表示某种情况、状态出现的频率,但“不时”却不可以。例如:
(2)这是因为在量度天文距离时,数字常常很大,若用米作单位,要写上满满一张纸。
(3)然而,事情常常很怪,越想得到的东西,有时候偏偏失之交臂。
(4)要是到大型停车场停车,那些地方离购物、办事的地方常常很远,来去极不方便,停车费也较高。
以上例句中,“常常”后跟形容词“大”、“怪”、“远”,表示“数字很大”、“事情很怪”、“那些地方离购物、办事的地方很远”这些情况在单位时间内出现的频率很高。如果把例句中的“常常”换成“不时”,意义发生变化,句子不再成立:
(5)*这是因为在量度天文距离时,数字不时很大,若用米作单位,要写上满满一张纸。
(6)*然而,事情不时很怪,越想得到的东西,有时候偏偏失之交臂。
(7)*要是到大型停车场停车,那些地方离购物、办事的地方不时很远,来去极不方便,停车费也较高。
“常常”作为频率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者状态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次数多,且已形成规律性,也就是说,如无例外,一般情况下,同一动作、行为或者状态会呈规律性发生或出现。以上例句中,“数字很大”、“事情很怪”、“那些地方离购物、办事的地方很远”已成规律,一般情况下没有例外发生,所以用“常常”。
“不时”表示动作、行为不断发生,只有短时间的间歇。
(8)在一个小时的谈话中,他始终微笑地看着我,还不时地点头,表示对我的赞赏,并很快介绍我到一家文化公司从事舞美工作。
(9)它羞愧万分,白天躲藏起来,晚间才外出活动,还不时发出“几维——几维”的尖叫声,似乎在哀叹那失去的一身彩羽。
(10)……,不顾妻子与同事的劝告,仍抱病登台。角色塑造得十分成功,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从以上三个例句来看,“点头”、“发出‘几维——几维’的尖叫声”、“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些动作、行为都是在有限的短时间内进行的,短时间体现在这三个例句中就是“在一个小时的谈话中”、“晚间”、“登台”期间。这说明“不时”出现的语境须是短时的,换句话说,“不时”表示的是动作、行为在短时间内的重复。而“常常”发生或出现的动作、行为、状态已经形成规律,具有一定的惯常性,这种规律性、惯常性是动作、行为、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不可能是短时间内发生的情况,那么在使用“常常”时,对句子语境也就没有这样的要求。另外,“常常”后所跟的形容词为性质形容词,如例(2)、(3)、(4)中的“大”、“怪”、“远”描述的是事物的属性,而事物的属性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因此,这些句子中“常常”不能够换成“不时”。
2、在对“常常”和“不时”的语料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时”后还可搭配动词的重叠形式、“V一下”式的带数量词的动补短语以及“V一V”这样的结构。例如:
(11)陈毅同志看着这一切,沉思着,苦笑着,不时地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