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园网教育资源利用现状抽样调查研究
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园网教育资源利用现状抽样调查研究
来源:互联网 sk015 | 皮郁郁 杨洪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校园网;教育资源;建设;应用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大发展带动了高校校园网的建设,校园网络的建设日新月异。但是校园网资源在建设、运行、管理和利用等几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作者试图对这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贵州财经学院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希望能对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的建设、管理与利用献计献策。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每所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络。那么花巨资建立的校园网在学生中间到底有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呢?如果发挥作用了,那么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如果没有很好发挥作用,那么它在哪些地方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校园网;教育资源;建设;应用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提供的服务丰富多彩,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冲击和挑战[1]。因为校园网资源有着丰富性、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和存储方便的特性,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了解校园网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影响因素,本文对大学生校园网教育资源利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过程包括:通过文献调研,从以往的文献中了解相关信息;再根据调查目的设计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再根据问卷结果针对有的问题进行访谈,分析高校学生利用校园网教育资源的现状与问题,寻找影响校园网资源利用情况的因素,继而提出提高校园网资源利用的对策,探索更具实践性和建设性的方法,使校园网中的教育资源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一、调查概况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再根据问卷中反映的个别问题进行访谈研究,对贵州财经学院12个分院和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与访谈。发放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24份,有效问卷124份,有效率100%。在抽样的过程中,研究者尽量考虑被抽样学生的专业、年级、性别、学习成绩好坏在分布上的平衡,问卷调查工作分别在宿舍、教室和自修室进行,保证问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1.6%,女生占48.4%;大一占20.3%,大二占24.1%,大三占26.4%,大四占29.2%;专业方面,因为贵财是一个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体,兼有法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多科性财经类大学,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和教育学分别占43.5%、41.9%、1.6%、1.6%、1.6%、6.5%和3.3%。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处理方法

  本研究的问卷包含24个客观题,4个主观题,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利用校园网教育资源的条件;2.大学生对校园网教育资源的认识、态度和评价;3.不同类型的校园网教育资源的应用情况;4. 大学生对校园网的功能的认识和大学生对校园网教育资源建设的作用。

  二、校园网教育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利用校园网教育资源的条件

  调查对象中男生6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1.6%,上过校园网的占男生人数的98.44%;调查对象中女生6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8.4%,上过校园网的占女生人数的98.33%。没有上过校园网的学生很少(男生女生各一个,通过访谈发现他们都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同学们大多数都在宿舍上网,其次是在学校机房,然后是家里,最后是网吧或其他地方。它们占的比例见表1,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是拥有个人电脑的,例外我们还调查机房的开放情况,有81.46%的人认为是经常开放,16.94%的人认为是开放不多,只有1.6%的人认为是很少开放。

  1上网地点 地点

  性别 学校机房 家里 网吧 宿舍 总人数 男生 20 31.25% 5 7.81% 4 6.25% 35 54.69% 64 女生 24 40% 4 6.67% 4 6.67% 28 46.67% 60

  (二)大学生对校园网教育资源的认识、态度和评价

  大学校园网的直接使用者是全体师生员工,这其中学生数量占巨大部分。因此调查学生对校园网教育资源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97.6%的同学认为校园网是非常有用的。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校园网资源的重要性作用评价很高,但是,只有75%的同学认为在校园网上查找资料是方便的。有58.87%的人认为我们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和利用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结合,而剩下的41.13%则认为没有很好结合起来、认为校园网的内容还没有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查找资料,占比为72.58%。然后是观看电影,占比是16.94%,而接收通知、从事其他活动和上课的比例很低。有45.97%的人认为我们学校校园网建设和利用轻视它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56.45%的人认为我校校园网的建设只重视常规工作,缺乏开发创新。

  (三)不同类型的校园网教育资源的应用情况

  不同类型的校园网资源具有不同的特性,了解不同类型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更好地指导资源的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表2 学生经常浏览的板块 选项 百分比 选项 百分比 选项 百分比 机构设置 22.58% 教务系统 100% 心理咨询中心 4.03% 电子邮局 0% 视频新闻 8.06% 教学资源中心 4.84% 网络中心 11.29% 在线影院 32.26% 贵财学生网 2.42% 新闻中心 12.9% 精品课程 16.94% 论坛港 4.84% 研究生会 6.45% 校长信箱 2.42% 经济管理实验中心 2.42% 从表中我们可以专业的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所占的比例是不高的(精品课程占16.94%,而教学资源中心和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仅占4.84%和2.42%),而在线影院所占的比例却达到32.26%。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8.06%的人是经常使用,74.19%的人是有时使用,16.13%的人是很少使用,1.61%的人是从不使用。在使用图书馆资料时,有58.06%的人是查找学习资料,41.94%的人是查找其他资料。

  (四)大学生对校园网的功能的认识和大学生对校园网教育资源建设的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大家都认为校园网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信息传递功能;教学服务功能;学生学习功能;教学管理功能;娱乐功能;扩展图书馆功能。有44.35%的人认为我校全校学生都应参加了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而55.65%的人认为不必全校学生都参加。77.42%的人认为网络管理中心应该安排学生参加工作,只有22.58%的人认为不应该让学生参加校园网的网络管理工作。

  三、影响校园网教育资源使用率的因素

  (一)对校园网的概念不清及认为校园网上教育资源“太少”

  以互联网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校园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学习到他们想学的任何知识,而我们调查却发现同学们居然认为校园网上教育资源太少。进一步访谈发现绝大部分同学不知道校园网、校园网上的教育资源的相关知识,且教育资源更新都较慢,他们认为校园网仅仅是学校主页,而通过学校网路与校外的连接却不是校园网。校园网上的教育资源仅仅局限于图书馆的界面上可以下载的学习资源,完全的忽视了教学资源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等学习网站。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工业计量《工业计量》
《工业计量》杂志,于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776/T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技术讲座、...
国防《国防》
《国防》(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主办。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动员建设、国防动员研究、人民武装建设、征兵工作、学生...
人民文学《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杂志,于194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511/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诗人近作、...
山西矿业学院学报《山西矿业学院学报》
《山西矿业学院学报》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期刊。 《山西矿业学院学报》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
辽宁医学院学报《辽宁医学院学报》
《辽宁医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辽宁医学院主办。 本刊主要反映本院及有关兄弟院校教学、科研、医疗的理论性学术刊物,刊登医药卫生方面的学术研究论著、...
满族研究《满族研究》
《满族研究》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028/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史学研究、...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