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即使再出色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当中也会有黯然失色的时候。教学的生成,在精彩瞬间产生的时候往往成为我们教师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因势利导,成为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长探究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引言:教书必须怀着一种学者的心态去教我们的学生,传道授业,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美德。但如果教师只死扣这样的观念,这样发展下去必然会走入一条死胡同,死死的抓住书本中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幸好学生不会这样,他们还有着求新、求知的心态,不耻下问的可贵品质。所以有这样的学生,我们的课堂中常常会有意外发生,作为老师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正如俄国天文学家费奥多罗夫小时候将人类胚胎发育的规律的猜想在课堂上欲发表又迟疑时一样,老师对这样不耻下问的学生必会勃然大怒,将其驱除出课堂。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些意外让我们的课堂显得生气盎然。
但是我们的老师时常抱怨,为什么上课总是那么的平淡,学生并没有积极的进行思考。这是为什么呢?在什么样的课中容易出现奇思秒想,我们教师又应该如何呢?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简要的述说一下,分析一下。
一、产生问题,因势利导,尊重学生
在科学的课堂当中常常会产生一些令教师非常头痛的问题,想解决但是又没有能力解决的一些难题。所以我们教师的头脑要十分的清晰,不可随便敷衍了事。就在这样的一些问题上逐渐的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作为教师当然也有像费奥多罗夫的老师一样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在上《制作我们的小赛车》这一课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根据课本的一些例子制作了小赛车,可能这样做比较容易一些,但是看上去这些学生制作很机械,没有创意。觉得这些都是循规蹈矩的学生。可是就在展示学生作品的时候,突然有一位学生站了起来甚是疑惑的说:
师:“我看到大家做得都很精致。但是我发现有一个问题,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
生1:“老师,我看其他同学做的都跟书上的差不多,没什么创意。”
师:“那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生1“我觉得可以用我们平时在玩的钻天炮作为推动小车前进的动力。”
师:“大家觉得他的方法可不可行呢?”
生2:“我觉得不行,这种动力太危险了会伤到人的。”
生1:“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危险的……”
生3:“那老师我觉得使用马达更加来得好,不太有危险,而且行进的路程也会更加长。”
生1:“但是在设计上却有难度了,很难把它的动力运用起来。我觉得可以再进行改进钻天炮,使它的动力更加的持久”……
这位学生还是在讨论中不依不饶的进行着自己的辩解,在他的时快时缓的话语中,可以感觉到他当时心里也很矛盾。但是他这样积极开动脑筋,打开了其他同学的思维,扩大了学生选取材料的空间。像橡皮筋、气球这些才是我们课堂中的常用常想得到的动力工具,我们也应该经常鼓励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样的想象不是无厘头的猜想,而学生的思维正是在这时得到了真正的考验。也打破了课堂中学生们常规性的思维,使他们想得更远,也使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兴趣,这比那些“畸行”的培养、苦口婆心的叮嘱效果来得更加的明显。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以他为圆心向四周发散,充分挖掘学生心底里的求知欲,参与到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来,现在的科学课堂中,许多课还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的途径,所以想要改变这样一种局面,教师自身素质需要提升之外,充分发挥课堂中的意外情况调动学生的探究科学的欲望,使之在课内形成兴趣,在课外的时候会主动的去探究发现。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二、变“不利”为“动力”,挖掘学生潜能
学生的某些思维的开发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得到发挥,所以教师不但需要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也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条件和空间。在实验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实验结果产生的意外情况产生。正如教育学家布鲁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生成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
我在教学《橡皮泥仔水中的沉浮》时,在得出实心的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之后,开始做怎样才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时候,许多小组把橡皮泥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有船形的、星形的、长方形的等等。在做好之后,就是试水了。但是就在做了不久之后有小组向我反映,说他们的小船很快沉入了水中。我赶忙过去一个一个小组的看过来,发现有不少的小组的作品沉入了水中。这可怎么办呢?这课看来上不成功了,学生都在以怀疑的眼光看着我,特别是马特,“老师为什么这个小船会沉下去呢?”
这一个问题激醒了我,于是问学生,制作的小船为什么会下沉的呢?学生都认为进行那样的操作肯定能让小船浮起来。没等我提出就开始议论纷纷了:
生1:我觉得我们做的小船不够精致,不然的话也不会下沉了。
生2:老师我觉得可能是材料的问题,这个橡皮泥在水里很容易融化,这样的话水很快就淹没了小船。
师:但是有一个小组做得很一般,但是老师发现他们的能浮在水面上了。
生3:可能是因为我们设计有问题吧。
师:那好,现在小组再讨论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在课外找一找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橡皮泥小船浮在水面上。
在课后得知学生都自行买了橡皮泥进行多次实验,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主动请教家长……
这次实验的失败主要是我没有认真取材,在得到材料之后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心态认为实验必在意料之中。幸好没有出现没有大的过错,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让我体会到了孩子们锐意的观察能力。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深厚的教学功底,但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意向不到的收获。这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所以在课堂中只要保持着一种执着的理想,必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三、创设条件,注重内化道德形成
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也在传授快乐,学习知识的愉悦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选择、探究时间的确定往往会“出人意料”,只有在教学后才能判断。
在课外进行生物活动中,我选取了三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选取生物地址;第二、播种季节的选择;第三、播种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