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启发,重视能力,变教学生“学会”为“会学”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所谓“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年来,教育界研究怎么教比较多,研究怎么学却很少,尤其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目前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把知识讲授给学生,通过题海战术,获取较高的分数,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高分低能,缺乏创造能力的庸才。素质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学习的主人,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重视了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教会学生学”为“教会学生会学”,这样,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分析等温线的方法,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
五、地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突出了“有趣、多能、重情、务实、高效”的特点,通过其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以达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适应未来需要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
郑金洲:“素质教育与教师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