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演示和讲解、案例教学法
这是学习情境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情境中大量采用旅游企业的案例,使学生在近似真实的工程环境中掌握相应知识与信息、掌握相应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同时将现代媒体,如摄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专业课教学内容体现信息化、综合化及动态化,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善学、能干、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旅游文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到全国各地都走一走、看一看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上,笔者特别注意利用VCD等播放设备,给学生播放各地旅游景点光碟,从北京的故宫、颐和园、长城到西安之旅,从美丽的九寨沟、黄龙到桂,林山水,从彩云之南到哈尔滨冰雪世界,每一处景观都让学生们惊叹不已,和着清缓的背景音乐,伴着主持人的娓娓道来,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伴着旅游文化课堂游遍全国。
4.小组式工作教学法
1111小组式工作教学法将班级中学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组(4~5人/组)来实施工作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宣布需实施的任务后,由小组进行分析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工作计划,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小组成员合作自主设计并完成相应项目。工作物化成果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自我和相互的检查并判断达到的效果,教师作出点评,这样既锻炼学生学习和思考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与职业意识。
5.模拟教学法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了“校园导游”、“民俗风情展”等模拟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进入学习角色,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掌握最基本的服务技能,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开拓能力。
三、考核方法的创新:注重多样性和公正性
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方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在本课程中改变了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而是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考核通过多种评价手段进行,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等方式完成考核。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物化成果评价:物化成果评价包含合作意识、完成任务的主动性、物化成果的功能展示、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由于完成任务内容是集体协作的结果,因此这部分评价只能反映小组的学习情况。 技能测试:主要是旅游文化导游技能和旅游文化线路设计技能两部分,在测试中,由学生单独完成相应的基本操作技能任务,按照任务完成的情况当场打分。
(3)理论知识测试:主要通过专题报告、口头答辩以及书面问答的方法考察学生对必须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旅游文化课程改革的创新和实践,我们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创新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业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与时俱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精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平.熊伟平.谈高职旅游文化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8)
[2]詹艳.高职高专旅游文化课程教学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4)
[3]邓君.高职《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31(8)
[4]浙江财经学院《旅游文化》精品课程网
http://wlkt.zufe.edu.cn/Skyclass/C173/Courseware/Declaration/zcc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