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文化》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中国旅游文化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具备传承和推广旅游文化知识的能力。进行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研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契合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旅游文化;教学创新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今后所从事的主要旅游管理与服务工作,他们是未来旅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这就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全方位的掌握关于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古建筑、古典园林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恰好是由《旅游文化》这门课程来完成的。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旅游文化素养,为将来理解、认识、介绍、欣赏、开发文化景观资源和理解、分析、认识各种旅游文化现象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完成学生文化人格的塑造。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注重针对性与适用性
高职课程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本课程教学经历了“纯理论”到“理论+实践”的教学改革过程。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精简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从内容设计到组织形式,努力探索,按照本课程教学目标,积极进行改革创新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体现为理论适度,形式多样,注重实践等几个方面。
1.理论适度: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内在的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其中旅游客体文化是与旅游资源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应该是旅游专业类人才所必备的知识。本着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我们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文学艺术,旅游聚落文化等八个项目,以内容适度、够用为理论教学的准则。
2.形式多样: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力求多样化,依据理论+实践+素质教育的原则,教学中采取课堂理论讲授、专题讲座、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与景区实地教学等实践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内容。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2:1,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实践知识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构建成理论、实践和考核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内容组织方式,全方位地向学生讲授中国旅游文化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担得起旅游工作者“民间外交家”的称号;同时深化教学的内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学生学习旅游文化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实践:本课程一般教学基本为纯理论教学,而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有效利用各类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①有效利用各类资源。沈阳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一宫两陵”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也举办过世界园艺博览会,同时学院还拥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验室,均为《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性教学环境,如“沈阳故宫”、“辽宁历史博物馆”、“张氏帅府”、“沈阳海外旅游有限公司”以及学院的导游模拟实训室等均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校内外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室,导游模拟实训室,景区、景点实地考察参观学习来进行互动教学、情景教学,加大了课程实践教学的先进性和开放性。
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特点,本课程实践性教学采取的是:课堂实验+实地考察+专题实践,具体设计为:
课堂实验:就某一个关于旅游文化的案例,各小组自主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文献信息等,以ppt课件形式进行旅游文化知识的实践运用,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本课程设置七个实验专题,如沈阳故宫文化专题、园林文化专题、历史文化专题、辽宁饮食文化专题、沈阳宗教文化专题、满族民俗文化专题、陵寝文化专题等。
课外考察:按教学计划,结合课堂实验有关内容,集中安排去一些文化旅游景区,包括辽宁博物馆、沈阳故宫、新乐遗址、昭陵、世博园等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了解沈阳旅游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特征,使学生了解本地旅游景区的丰富文化内涵,增强了他们学习并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专题实践:在本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合理设置课程实践内容。结合景区、景点实地考察,在沈阳故宫、昭陵、世博园做实地模拟导游实践,使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的丰富内容、特征以及沈阳本地著名景点、景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探讨旅游文化现象的实践能力,达到了课程注重实践的教学目的。
③注重实践教学效果。旅游文化知识使学生参加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将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导游证书考核内容紧密结合。通过景区模拟讲解、参加导游大赛等实践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旅游文化知识的能力,同时极大地帮助他们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适用性和实效性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整门课程分成八个情境,每个情境按照若干个任务组织教学。教学中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基础上,积极实践和创新了多种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将旅游文化知识分为历史文化、宗教文化、聚落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文学艺术八个项目,每个项目有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依据“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阶段法组织教学,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工作,学到了普适性的工作方法,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与促进作用。
2.引导启发教学法
高职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旅游文化已具备一定的认识。在任务的资讯阶段,教师仅提供一定的学习指导,更多的利用引导、启发的方法,提供各种信息资料或参观具体景区景点,指出完成任务重点要学习的内容,侧重于快速阅读、重点阅读,选定完成任务的主要方法,并举一反三,延伸至其他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任务的决策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