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应当真正成为儿童的自然生态,作文教学才能返璞归真、轻负优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事儿。这样的作文教学境界,便是我对“生态作文”多年来的探索和追求。生态作文,崇尚以人为本,自然和谐。探究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学生写作内容入手,将习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间,生命中间。我手写我心,通过自己的笔展示原生态的自我,让作文成为生命的真实独白和心灵的自由对话。生态作文是一项整体性的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因此,其研究内容涵盖面较广,要逼近较为完整的境界,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与研究。笔者主要就生态作文的内容开掘策略谈一点体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态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既非来自教师的灌输,也非来自题海的浸泡。它的源头来自从儿童的心灵世界中所反射的包罗万象的生活世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课程的资源无处不在,也对儿童的生态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无疑起到了生态作文开源引流的治本作用,值得我们细细开掘。
“聚焦新闻热点”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也吸引着小学生的眼球。儿童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新闻,不可能不是儿童生态的一部分。若是教师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今天显然是做不到的。网络时代是没有围墙的,儿童在网上会获得很多的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记录社会热点,评论社会热点。
如近两年自然灾害比较多,尤其是地震频繁,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为什么近两年地震频繁发生?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中的知识,讨论环境保护的问题,并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努力营造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学习情境,从而为“生态作文”引来常流常新的活水,使学生解除了“无米之炊”的苦恼,也摆脱了咀嚼琐屑悲欢的樊笼。一篇篇思绪飞扬的童心作文诞生了:《绿色是用心灵涂抹的》、《请善待“功臣”》、《消逝了的美丽》……其中一位孩子在《请善待“功臣”》中这样写到:
我本是一棵挺拔的小树,在阳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滋润下快乐地成长,茂盛的树冠,有弹性的树枝,这些都是我引以为豪的东西。每天我为人们制造了许许多多的氧气。然而,好景不长,一群小男孩看上了我附近这块“风水宝地”,一放学就来这儿踢足球。更要命的是,他们一来就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挂在我身上……
现在我的树干早已经被压弯了,制造氧气的功能也有所下降。我要在这里呼吁:“请善待你们的‘功臣’。毕竟,保护树木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讲述小学生自己的故事”
原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深受观众喜欢,究其原因,正如栏目广告词所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生态作文倡导“写真实生活,展生命轨迹”,正是讲小学生自己的故事。
①讲述最感兴趣的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爱玩的天性,有许多的兴趣爱好,而学校又每学期都在开展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活动,如有些学校开设了“课程超市”,孩子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兴趣自主选学,国际象棋、书画社、剪刻、雕塑、刺绣、标本制作、航模、电脑、排球……每学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城河、认养绿地、红领巾义卖活动、采访、参观……每年举办“春芽艺术节”,比赛项目丰富多彩:歌舞、大杂烩、书画擂台赛、障碍跑、三小作品……这些活动趣味横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酝酿兴趣,诱导激发兴趣,巩固发展兴趣,一篇篇兴趣作文由内而外诞生了。如习作《一个有意义的实验》,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怎样才能使热水瓶内的热水冷却得慢一些,可保热更长时间。学生一时答不出,老师请大家动手做实验,寻找答案。一位学生动手实验后写道:
在头一天晚上,我把一壶烧开的水分别装进两个新买的热水瓶内,一个完全装满,另一个稍留一段空气。第二天早上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发现装满的一瓶水温度低,而稍留一段空气的一瓶水温度高。为排除两个热水瓶本身保温性能可能不同的影响,我把两个瓶对调一下,重复做一次,结果也是装满的一瓶水温度低,留一小段空气的一瓶水温度高。我分析认为,装满水时,水在瓶口,热水直接向外散热,未装满水时,热水通过上方的一段空气散热。这个实验也说明了空气和水传热不同,空气传热慢,水传热快。因此,对两瓶相同热水来说,放同样的时间,留出一段空气的那瓶热水热量散发少,保温时间长。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热水保温好一些,装热水时瓶内最好稍留出一段空气。这个实验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敢于试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窍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由于他们以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作为作文素材,当他们下笔作文时,那种倾泻的情感、开放的思想、大胆的表达,使文章妙趣横生,这样的作文不就是展示学生生态活动的最好体现吗?
②讲述最具烦恼的故事
学生平时的作文总是平平淡淡,缺乏真情。可是当其受了委屈时写出的日记却是那样的真切动人。这说明情感是写文章的驱动力。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有强烈情感的文章才感人肺腑。但情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情感来自身经其事,心在其中。设想,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创造出让学生心灵震动的情境,让学生的感情一触即发,习作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在一个三九严冬的下午,教室外面雾气沉沉,阴风习习,远处的房屋、树木都是朦胧一片,这时教室里电灯突然熄了。本来教师可以继续讲课,或作一些思想工作。为了诱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有意不讲,只在黑板上板书。这时教室里出现了一阵骚动……教师估计同学们忧虑烦躁之情充分暴露后,停止板书说:“同学们,冬日的短暂,天气的阴沉,突发的停电,给大家的学习带来了烦恼,每个同学都有苦衷。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大家的表情,细心体验教室里的气氛,深究自己的烦恼,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由于触景生了情,作文效果好。有个学生写了这么一段:
冬天真叫人讨厌,天寒日短不用说,单说天气阴沉光线暗淡给人的烦恼也就够呛了。我个子高坐在后排,常常因看黑板不清楚,需站起来或跑到前边去。电也不争气,偏偏在这个时候突然停了。唉,有什么办法呢?这时,我想到了光明给人类的幸福。不知道什么时候冬天能像春天一样温暖,像夏天一样光明啊!不知道何时电再也不停,能永远照耀每个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