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绝对的权威到学生中的首席
涂尔干认为教师是社会道德权威的代表,教师是理论的权威,实践的专家,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方面的事情。但这种教育观已不能适应时代特征和学校培养独立人格与创新精神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淡化“社会角色”,保持“有限度的权威”,以“人”的自然姿态和真实的“我”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群体在相互尊重信任和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言谈和倾听建立一种平等对话关系。在平等对话过程中,教师仍是对话的主导,即威廉姆多尔所界定的“平等中的首席”。
(三)改善管理与行为方式,提高应对冲突的能力
1.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关系
在班级管理、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教师要真正贯彻民主原则,宽容学生“不守成规”的言行,尊重学生的意见;同等对待学生文化与自己代表的主流文化,把青少年亚文化中的有益因素与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并赋予学生一定的文化权力并发挥引导作用,建立主体间的宽容合理的异质文化对话,共创和谐的校园文化。
2.教师要注重自我反思,规范自身行为
师生文化冲突发生时,教师要积极解决,反思自身原因,规范行为,以不断提高应对冲突的能力,尽量减小破坏性冲突发挥消极作用的范围。首先,冷静面对冲突。其次,找出根源,自我反思。对冲突的起因、范围、程度深入分析,进行自我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及自己的行为方式。再次,加强意见沟通,采取措施。在课下非正式的场合,教师应向学生坦诚说明自己思想和行为的真正动机,取得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说出真实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正当途径理智地解决冲突。教师还可以采取冲突教育,通过举例和经验分析的方法使家长和学生认识冲突的本质,增强自主解决问题和抵御不良文化侵染的能力。教师作为学校文化的主导,应以缓解冲突为契机,在文化冲突“催化剂”作用下认识到学校组织及机制中不和谐的因素与盲点,促进教学和学校管理模式改革,催生新型校园文化,导向更高层次的和谐,逐步构建理性、协作式的教师文化。
参考文献
[1]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钟启泉主编.教育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邢金萍.论师生冲突及解决思路[J].教学与管理,2005,(33):19—20.
[4]Hoerr,Thomas R.Valuing Conflict. Educational Leadership,Dec2004/Jan2005,Vol. 62 Issue 4,p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