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论师生文化冲突视域下教师文化的建构
论师生文化冲突视域下教师文化的建构
来源:互联网 sk010 | 贾秀险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教师文化   师生文化冲突     教师文化建构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师生文化冲突是师生因在目标、价值观、资源、需要、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情绪或行为上的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等活动的教育互动,实质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亚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亚文化两种社会文化冲突在教育上的反映。师生文化冲突根源于教师旧有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角色和控制性的管理行为方式。本文从文化视角分析师生冲突,进而探讨教师文化的建构,从重塑价值观、确立新型教师角色、改善管理与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出对策,以在新时期更好地完善教师文化,缓解师生文化冲突,构建和谐师生文化。

  关键词:教师文化师生文化冲突教师文化建构

  教师是社会中的一个特定群体。这一群体所共有的价值取向、思维观念、行为模式等都可称之为“教师文化”。师生在教育互动中既有和谐,又有对抗、冲突的一面。以往的研究把师生冲突的根源归咎于教育因素、心理因素或社会因素,认为通过这些因素的控制可以减少或消除冲突的发生,而忽略了师生冲突产生的文化渊源,没有认识到师生间文化差异才是冲突的深层根源。本文欲从文化视角来研究师生文化冲突,其原因是文化视角分析问题本身拥有的优势,即它具有分析师生冲突深层根源的可能性,目的是在剖析冲突根源基础上探讨如何建构教师文化。

  一、师生文化冲突的内涵

  美国社会学家特纳认为:“冲突是双方之间公开与直接的互动,在冲突的每一方的行动都是力图阻止对方达到目标。”冲突论者齐美尔认为:“冲突是一种社会化的形式”,“一定程度的冲突是群体形成和群体生活持续的基本要素”。克·芬克对冲突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展开:不一致的目标,各自专有的利益、感情上的敌意、观点上的异议,以及有节制的相互干涉。没有它,个人生命便没有意义,而且所能获得的也仅是甚为肤浅的生存价值。师生文化冲突是师生因在目标、价值观、资源、需要、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情绪或行为上的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等活动的教育互动。内在表现形式是持不同性质文化的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对立、对抗,可通过一方或双方的情绪反应和外在行为显现出来。从教育社会学角度来看,师生之间的文化冲突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亚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亚文化的两种社会文化冲突在教育上的反映。

  二、师生文化冲突的根源

  (一)教师文化中的旧有价值观和学生文化中的新价值观产生冲突

  教师所秉承的价值观与学生民主自由的价值观格格不入。教师代表着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和成人文化,价值取向稳定并已成体系。学生与教师有着不同的机制和特点,是各方面都未成熟、定型,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文化群体,在价值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个性突出,呈现出求新求异的趋向,因此在选择、吸收各种文化时,对成人主流文化的权威持逆反心理。教师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又较难完全适应和接受现代社会的新价值观,,因此教师观念的保守与学生的维新就潜移默化中产生了隔膜。

  (二)传统教师角色定位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师角色的要求

  汉朝的《白虎通义·三纲六纪》把师生关系列入“第五纪”,即“师长有尊”。后出现的“天地君亲师”远超过了“师长有尊”的程度。受封建礼教影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赋予教师的身份为知识化身和圣贤权威,这种定势角色根深蒂固。新形势下的开放教育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既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又要成为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民主管理者。显然,传统教师角色定位已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对新时代教师角色的要求。

  (三)教师控制式的管理和行为方式激化了师生矛盾

  教师管理和行为模式的僵化是诱发师生文化冲突发生、升级的主要因素。发生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要社会属性是“控制与服从”,“控制是教师的社会行为的社会学本质”。在学生管理方面,教师以“控制者”自居,过多利用外在权利,以强势文化取胜,较少深入了解学生文化需求,常出现惩罚学生、厚此薄彼和放纵对自己行为的规范等不当教育行为,激化了师生矛盾,在具体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难以建立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和谐局面。

  三、教师文化的构建对策

  (一)树立新价值观,关注和认同学生文化

  1.善于发现青少年亚文化中的有益因素,理解学生文化

  当代青少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亚文化,即主流文化所谓“个性”的包括形象、休闲、语言、价值观等在内的“非主流文化”。这些文化符号在一方面反映了青少年成长的心理需求,但在更深层次反映了转型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异质因素。青少年学生文化的产生和流变与教师的施教与引导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如何以持有保守观念的正统文化向了解和认同新鲜文化的方向前进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不应一票否决当今青少年的个性符号,保持开放的心态,深入接触、体察、理解学生神往与珍视的文化信息,善于发现和分析青少年亚文化中创造性高、批判性强、思维敏锐、正直进取等特性存在的合理性,认识和理解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非主流文化进行积极引导与理性疏导,力求像他们那样去感知、体验和思考,悬置传统思维模式下的文化偏见,促进师生文化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下融合和发展。

  2.确立多元文化教育价值观,保护学生多样化的兴趣

  当代多元教育价值观要求教师以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和生命价值为本,以不压抑学生的天赋和才智为原则,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取向;在坚持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以宽阔的胸怀理解容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保护学生的兴趣,培养具有多元才能的素质人才。

  3.教师要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平等看待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坚持多元化标准,不能只以成绩论输赢,通过多元标准的分析、比较,把握弹性原则。教育教学和日常交往中,深入理解和实践孔子的因材施教,对学生鲜明的个性要适情鼓励,以同理心体验学生的思想动机,允许学生保有和自己原有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符的观念和行为,把学生塑造成鲜活力量而不是整齐划一的青少年,。

  (二)淡化“社会权威”,确立新型教师角色

  1.从单纯知识传递者转变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领航者和协助者

  香港大学程介明博士从人际关系方面发表了看法: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提高了人类交往的密度与速度,削弱了纵向横向屏障,特别从教育上说,这种师生关系更趋平等,师生交往突破时空限制。泰普斯科特言道:“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年轻执行者这样的老师,而不是资讯的传播者。学习最大的障碍是在社会性问题上,而非资讯性的。老师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动机和时间,去解决学习大道上社会和心理的路障,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导和支持。”“让孩子们在资讯的世界里乱闯,并不是他们学习的最佳方法。”卢梭也认为教育的问题不在于专听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现真理。教育的目的应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并使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学会生存》较好地描述出当代教师的职责: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责之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宇航材料工艺《宇航材料工艺》
《宇航材料工艺》杂志,于197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824/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会议信...
体育风尚《体育风尚》
《体育风尚》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641/G8,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体育教育学...
外国文学动态《外国文学动态》
《外国文学动态》(双月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外国文学研究所译林出版社主办的文学刊物。荣获中文核心期刊(2000) 《外国文学动态》集信息性、资料性、学术性为一体,介...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中国实用乡村医生》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于199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502/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传...
数学物理学报《数学物理学报》
《数学物理学报》(双月刊)创办于1981年4月,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办刊宗旨:刊登新科研成果、传播国内外学科信息、...
天文学进展《天文学进展》
《天文学进展》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340/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