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
新教材能够更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和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外,还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校本课程很好开展的同时,有效地引入地方民族风情知识显得更实际,更富有教学的吸引力!在上鉴赏课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语言、图画、舞蹈等方式表现出来,实施再度创作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
1.音乐与意境相结合。
各个作品各表其意,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贝多芬说:“音乐是应该使人心灵撞出火花的”,歌德说:“音乐是可惊异地感动人的最好的手段之一”,音乐到底是什么,我以为音乐是一种诗与画结合的艺术,而鉴赏音乐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一种超我的境界。因此在音乐鉴赏课中寻找感觉就是一种很好的意境的追寻,就是对音乐的一种很好的理解和创作。如果能够把想到的勾勒出来相信那都是一幅幅完美的画卷。
2.音乐与肢体和节奏的结合。
高中生和小学生不同,他们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高中阶段的学生其肢体语言会更加丰富,也会更具有表象性。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器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音乐欣赏,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相信那样的课程会是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
3.音乐与文化氛围结合。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谈鉴赏的感受,各抒己见,发挥学生最大的能动性,老师完全可以是个听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会有他们最有美丽的一面。不过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还要注意在这些表述里搜寻素材,把这些素材组合起来,随鉴赏内容结合在一块,相信也会有异曲同工的妙处。这样,把老师与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融合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美感的体验和感悟。
对鉴赏课的改革,只有走出传统的欣赏教学模式,在专家们的引导下,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鉴赏的革新能够更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和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校本课程很好开展的同时,有效地引入地方特色音乐和民族风情知识显得更实际,更富有教学的吸引力!这一切要求我们一定要有开拓精神,作为教师音乐鉴赏教学的观念一定要从自身做起,重视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作用,把自己的教学当成事业,你的教学才会认真,才会大胆,才会想办法教好,也只有这样努力工作才会有更多的交流和发展的机会。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对周围环境中有效知识的合理挖掘和利用,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在讲戏曲时,如果在课堂中引入我们淄博的五音戏,山东的吕剧,相信有很多学生就可以主动站起来唱上一段,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融洽师生关系,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民族文化,何乐而不为!总之教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吸收有用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并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就应该是一节好的音乐鉴赏课!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鉴赏课之我见》 李红霞
《试论音乐欣赏教学》 潘朝阳
《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讨》 小 柯
《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 张淑珍
《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罗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