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远程教育网络与英语职前教师教育关系探究
远程教育网络与英语职前教师教育关系探究
来源:互联网 sk010 | 唐金萍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连接主义理论;职前教师教育;中学远程教育网络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二、Siemens的连接主义( connectivism)

  Siemens提出了他的连接主义( connectivism)的观点: “知识不是存在于心智之中,而是分散在许多个体、图书馆、网络上的各种站点和软件之中。”⑥连接主义以网络学习为基础,它包含两个元素:节点和连接。节点是可以用来连接到其他元素的成分,是可以用来形成网络的外部实体。它可以是人、单位、图书馆、网址、书籍、杂志、语料,或任何其他信息源。这些节点的聚合产生了网络,网络可以合并形成更大的网络。学习的行为是创建节点的外部网络, 从而形成信息源和知识源,这保障了知识的现时性和学习过程连续获得、经历、创建和连接外部的新知识。Siemens提出在新时代人们的学习将呈现下面一些特点:“学习内容的可变性,学习内容的相关性,学习内容的现时性,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和外部性,学习的社会性。”⑥

  学习的内容即信息知识。网络中的知识不断出现,学习内容不断更新。此时如何连接到新的内容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创建连接非常必要。连接的创建使学习内容得到及时更新。学习内容的相关性是接纳或使用学习内容的必要条件。学习内容的现时性保证了学习内容的价值。学习所需的内容不是空洞的,陈旧的,而是现实的,相关的,切合语境的,所以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最终状态或产品。随着信息的快速更新,个人完全掌握一个领域,一个课程的全部内容极其困难,学习的网络模型将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学习者将通过大量的节点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伴随着节点的出现,学习不再固守于校园之内,社会、社区和同学对学习有重大作用。通过学习的一系列新特点的出现,我们的学习从教室的学习延伸到以连接为基础,网络创建的学习。

  三、 计算机网络与师范教育课程整合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中强调“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③《纲要》同时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达到国家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解决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范教育闭门造车的局面,关键是打破知识来源的单一性。传统的教学课程中,学生的知识来源为课本,教师阐述,讲解课本中的理论,学生记录和记忆该理论,学生形成真实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理论割裂的错误认识,导致师范教育类课程效果不佳,师范专业学生师范味不足。计算机网络打破了师范教育类知识的单一来源,为师范教育引来活水无数。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和无数的师范教育的节点发生联系,知识的来源被扩大数倍或数十倍。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接触的知识已远远超出课本的范围,他们可以通过许多途径进行有意义的、主动的知识构建。节点---学生的知识来源可以包括国内教育网站,优质中小学的远程网校,教学理论网站,网络图书馆,音像制品,国外师范院校,中小学网站等。面对海量资源,如何选取优质的节点直接决定教学改革的成败。

  通过上面的调查结果来看,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节点的连接。优质中小学远程网校可以做为优质的节点之一。以北大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校为例。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校实行“天、地、人”三网合一的教育服务模式,通过三网把优质,新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传送到各地。天网指卫星传播:北大附中的课堂实况、校园活动被实时拍摄下来摄下来,然后通过卫星传输到各地学校和网校的家教中心,教师和学生可随时点播收看。 地网为互联网传输:北大附中老师的同步辅导课件、各种参考资料、经典试题、多媒体演示等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各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和北大附中师生交流,充分发挥了网络及时、互动的优势。人网为面授交流:网校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面授班,对远程学习进行有效的补充.网校针对学校的现实状况提供教学内容。一般学校通过现有的设备就可以方便地使用“互联网”内容或“课堂实况”内容。目前北大附中网校在全国各地涌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然而本科师范院校对这一资源的认识匮乏,很少利用到这一有效,新兴的节点,使职前教师失去了体验“原汁原味”的课堂教机会。通过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在局限于课本和教师,学生可以通过海量的,新鲜的真实课堂教学体验教学过程。师范教育闭门造车现象的受害者,教师和学生都将摆脱实践性知识缺乏的顽疾。通过观摩北大附中和附小的课程,教师和学生能够接触大量新鲜,优质的,真实的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解决实践性知识缺乏的短板。不断更新的课堂实况,教师能够了解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在讲经典、教原理的同时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状况,展示原理的实践操作性,提高教学效果。

  伴随着知识节点的增加,学习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学生从教师为中心转换为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学习。库伯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体验学习的模式。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 然后进行反思, 再总结形成理论, 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 能够将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潜能真正发挥出来, 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学习模式。从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看出: 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 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知识并掌握知识的本质。

  通过北大附中远程网校,学生观摩了大量真实的课堂实例,对课堂教学有切身体验,课堂实录提供的真实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对教学理论的认识,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理论反思课堂教学,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理论向应用的转换。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成为连接高校外语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桥梁,职前英语教师通过丰富,新鲜的教学案例更充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理论,走出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模式,通过实践体验学会思考和自我批评,养成主动建构知识的习惯,为今后教师专业发展铺垫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纲要》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3909/468514.html(2011-3-20)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jyb.cn/china/gnxw/201007/t20100729_378828.html(2011-3-20)

  [3]周东明.中学教育实际应作为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参照—关于《高等师范教育的调查问卷》的报告[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3, 26-30.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杂志,于195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256/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375/T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农...
青海党的生活《青海党的生活》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是中共青海省委的机关刊物,是面向青海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党刊,是省委实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指导全省工作的重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杂志,于195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120/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汉...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于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5-1216/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原《江苏农业研究》、《江苏农学院学报》,2002年更为现名)是扬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与生命科学学术期刊。本刊被列为国...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