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师范院校职前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Siemens的连接主义理论,提出职前教师的学习应该从教室为中心的学习延伸到以连接为基础,网络创建的广阔空间中,中学远程教育网络提供的最新的,丰富的,优质的教学案例使英语职前教师通过实践体验学会思考和自我批评,养成主动建构知识的习惯,为今后教师专业发展铺垫了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连接主义理论;职前教师教育;中学远程教育网络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纲要》明确提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①但是,这些要求和建议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中小学教育实际相结合的许多教育实践性课程普遍被忽视,致使目前高师毕业生存在教育观念、知识和能力结构与中小学教育不匹配的现象。”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又一次强调了高校教育必须扩大教育开放,扩大社会合作,“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③通过计算机网络,高校教育开放的实施将更加便捷,高效。计算机网络推进了高校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教育机构,高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师范院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优化,提高师范毕业生专业素质,既能胜任岗位工作,又能对基础教育改革献计献策。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与外语专业教学法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应用George Siemens的连接主义观点对计算机网络与外语师范教育专业课程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指出计算机网络与外语师范教育专业课程应进行全面整合,改革师范教育专业改课程设置,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提高师范生的自主学习和推理能力,通过实践体验学习学会思考和自我批评,形成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促进职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英语教育水平。
一 、对现有教学法课程实施情况的考察
“我国是外语教育大国,中小学在校学习外语(主要是英语)的人数接近1亿”④。英语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及学生英语水平。教师发展包括职前教育阶段、入门适应阶段、在职任教阶段三个阶段。教师职前教育阶段,即师范生在校时期的专业学习阶段,为教师专业发展,未来成长奠定基础。然而目前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存在薄弱之处。钟启泉指出:“造成职前教师知识的结构不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过于薄弱,在学时总量中只占到5%-6%,教育实习只有4 周左右,远远低于学科专业课程,与公共教育课程相比,比重也是较低的”。⑤笔者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些调查,下面为一份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安排表。
表一
学时、学分要求及分配,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课程类别 修读方式 门次数 学 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 时 占总学时比率(%) 公共课 公共必修课 14 31 18.9 18.9 544 19.0 19.0 专业课 师范教育专业课 4 9 5.5 81.1 162 5.7 81.0 必修课 42 112 68.3 1862 65.2 选修课 8 12 7.3 288 10. 1 合 计 68 164 100 100 2856 100 100
表二 师范教育专业课内容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数 学时数 按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专
业
必修课
师范教育专业必修
课 G091052 心理学 2 36 36 2 共
9
学分 G154004 现代教育技术 3 54 54 3 G091042 教育学 2 36 36 2 G134052 走进新课程 2 36 36 2 Z061334 教育教学实习 4 六 共10学分 Z 061012 英语教学技能 * 3 54 3 考查 Z 061022 英语教学法基础 * 3 54 3 考查 专
业
选修课
师范专
业
选修课
第二组
教学理论及实践 共12学分 X 061062 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研究 2 36 2 考查 X 061072 应用语言学原理 2 36 2 考查 X 061082 语言习得理论 2 36 2 考查 X 061092 英语认知心理学 2 36 2 考查 X 061102 英语教育教学测试及评估 2 36 2 考查 X 061112 英语课件制作 2 36 2 考查 备注:专业选修课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语言理论与技能;第二组为教学理论及实践;第三组为社会文化与文学,学生要求任选其中一组,完成改组所有课程,每一组总学分为12个学分。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校英语教育专业总学分为165分,和师范教育相关课程总学分为31分,占19%。 仅从数据上看,师范生的师范教育课程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然而从课表中可以看出理论课程至少占了所有课程的50%。 关于学生对师范教育课程的看法,我们对一所师范院校的110名学生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表一 对专业课程的认识(可多选) 课 程 开发比较充分 需要调整或改革 需要增加 英语专业知识(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56% 76% 14% 通识性教学知识(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 25% 64% 9% 学科教学知识 (二语习得,语言学,外语学习理论等) 40% 86% 5% 隐形课程知识 (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等) 68* 34% 14% 教师教育研究知识 (教学反思,教材研究等) 13% 74% 58% 教学实践性知识 (教育实习与见习,教学方法与策略) 20% 63% 87%
表二 师范教育课程的主要授课模式(可多选) 选 项 现在实施情况 你所希望的情况 增 加 减 少 改 革 文本讲解 65% 37% 23% 73% 理论介绍 68% 13% 54% 67% 教学案例 25% 86% 9% 78% 小组讨论,展示 35% 45% 38% 42% 多媒体课件 76% 16% 12% 74% 记笔记 45% 20% 58% 36%
表二 大学学习期间我获得师范教育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有(可多选): 选 项 现在实施情况 对你的帮助(百分比) 你希望的调整情况 增加 减少 改革 课 本 47% 36% 34% 23% 72% 教 师 53% 48% 45% 8% 56% 和同学或老师讨论 12% 30% 34% 36% 42% 课后阅读材料 16% 43% 57% 23% 68% 教育实习 68% 64% 83% 12% 87% 家教等相关兼职 38% 33% 46% 35% 26% 网 络 8% 20% 85% 4% 87% 通过对英语师范专业本科二,三,四年级学生和英语师范专业本科毕业三年以内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实践课程中偏重理论知识讲授, 实践性知识缺乏,同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情境相分离。二是师范生被动获取知识,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学生记笔记为主,对所记内容学生一知半解或认为无用。师范生形成学和教分离的错误理解,从而使理论知识失去了指导实践的意义。造成英语师范生知识建构缺陷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目前的师范教育处于“闭门造车”的状况,出来的产品与实际需求不符合。师范专业教师大多与中小学的联系很少,中学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究竟处于怎样一个实际状态,许多高校教师都不太清楚,自然不可能在师范培养课程实施中理论联系实际,不会在讲经典、教原理的同时联系中学教学实际状况,展示原理的实践操作性,而没有教学实践经验的师范生自然听得云里雾里,最多只能记住原理本身,却不会领会和运用这些“知识”。此外,师范教育的教学主管也对用人单位的需求知之甚少,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各种知识类课程分配比例失调,教学实践类课程明显不足。要解决上述问题,英语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