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原来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创造矛盾冲突:圆的周长与已学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明显不同,它是一圈曲线的长度,不能用以前的方法计算。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引出“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没想到刚提到圆的周长怎么算时,全班几乎的学生已经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知道了它们的关系了。面对这意外,只见这位教师并没有按部就搬执行教学预案,而是机智地提出“这个公式是不是可以计算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是不是任何圆的周长除以直径都等于圆周率?”等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他们的思考焦点集中到圆周率上,从而引导学生顺其自然地动手实验、探索研究圆周率的过程……
四、灵活驾驭 巧妙运用意外生成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精彩的课堂不是单单凭借课前的准备所能达到的,更主要的是依赖于课堂的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生成性的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形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加以运用,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让学生齐读钟表上的12个数,一位学生在读完“12”后,顺嘴说出了“13、14”。这位教师并没有责备这位学生不注意听讲,而是先提出了一个任何教师都能想到的问题:“钟面上有13和14吗?”随后又追问:“钟面上没有13和14,但生活中有13时和14时,谁知道13时和14时分别是几时呀?”她临变不慌,巧妙引导,及时根据课堂上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充分体现出她们的课堂应变能力。
总之,新课程把课堂中师生即时性的、非预设的获得与发展的生成信息,看作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学是一门艺术,面对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作为教师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堂的驾驱能力,抓住课堂中这些不期而遇的资源,把它转化成课堂上的最大“亮点”,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因为“意外”而更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