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评价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必须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设身处地地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细节或具有突破性、创造性的行为或提议,并且做好详细的记录,以作为评价学生和检验教学成果的依据。
(二)发挥信息技术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侧重“评学”和“自评”。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所以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好多是玩课、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本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 “评学”是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
在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具体考试内容选择合适的题型和考试方式,综合运用理论测试和上机实践测试等多种评价方法;要创造条件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视知识记忆和计算机操作,忽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倾向。
理论测试和上机实践测试各有所长,适合不同的评价内容和目标,应相互补充,综合运用。特别对于上机实践测试,这是检测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设计一定数量的联系实际的设计、制作或其他类型的信息处理任务,以评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熟练程度,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探索以新课程教学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对于深化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快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应用,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其中所处的地位也是独一无二的。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加快中小学信息化的浪潮中起到扬帆引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