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不断要求其要丰富繁荣,使其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的需求。群众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而且必须对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进行不断提高,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现代的城市发展中,城市文明建设必须以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为重点来进行。本文主要对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以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为重点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引言
广场文化是现实城市文化环境和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广东省江门市从1999年开始以东湖广场为群众文化活动基地,保证每周六晚组织一场业余文艺演出,每年演出的场次保持60场左右。广场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有:每周六文艺演出、每日晚 “激情广场大家跳(唱)”、周一至周五早晚是中老年人健康活动。近十年来,文化馆先后对当地自发组织的20多个业余文艺团队给予管理上的帮助、技术上的扶持、专业上的辅导,为这些艺术团队提供表演的平台,让它们成为广场文化的中坚力量。文化馆还充分发挥其公益性的特点,努力为基层服务,走进学校、走进军营、走进机关、走进社区。每年都在广场举办不同主题的文艺活动,如“中小学艺术节合唱比赛”、“拥军爱民文艺文艺晚会”等专场文艺活动。此项活动坚持开展了十几年,已逐渐成为江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在东胡广场文艺活动的带动下,江门市所辖的区、县近年来广场文化活动也逐渐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这项活动也带动了周边市的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2009年12月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大家唱》栏目走进了江门东胡广场,此项活动既是对江门多年来广场文化活动开展的肯定,同时也将江门市群众文化的品牌提升到更高的档次上。广场文化有利于减轻人们日常劳作的疲劳和压力,江门广场文化实现了这一点,让人们感受到了愉悦的生活。
1.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首先,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好的将群体情感融合在一起。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文空间和物质空间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品经济的无情原则,使得人们非经济、非同业关系的情感、道义兴趣等方面的交往机会减少了。从物质空间来看,随着城市的不断改造,绝大多数的居民已经住进了高楼大厦,邻里之间被隔绝开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每个家庭的成员也越来越少,家庭的教育和娱乐功能一部分转向了社会。从而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上。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出现的人员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赏者,其都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才投入到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广场群众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实现了情感交流。
其次,能够更好的体现自我实现。人们的精神活动多多少少都体现了自我实现的愿望。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为实现自我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平台。广东省江门市从1999年开始以东湖广场为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到如今,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和观赏者,广场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有:每周六文艺演出、每日晚 “激情广场大家跳(唱)”、周一至周五早晚是中老年人健康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每一项活动都令观赏者赏心悦目,广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了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再次,能够使社会交往进一步增进,思想道德功能进一步加强。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而人又是每个家庭的细胞,人类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于他有高级的精神需求,这是对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使精神永远保持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状态,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每天都能拥有愉悦的心情,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由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主观愿望往往与客观环境的多重因素互相矛盾,思想与工作带来双重压力,而导致不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常此以往的话,势必危害自身、危害家庭;如果形成群体意识,还会危害社会。所以举办广场群众文化能够更好地释放人们的压力,愉悦人们的身心。实践证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一种调节作用。
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活动阵地。文化主管部门还要通过文化馆的组织和指导,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身心愉悦乐之际,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思想和道德的熏陶,把广场文化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又一主阵地。
2.以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为重点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2.1打造平民化的广场文化
广场是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是多种人性符号得以公开自由展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得以公开释放的一个空间。在广场开展文化活动最能突出它的公共性特点。广场,没有门槛、不分座次,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免费开放。它的存在让人们的社会平等意识得到提高和个人自由需求得到更好加强。因此广场文化必须走平民路线,给广大群众一个施展自我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这里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让他们的身心得以愉悦。
2.2建立民间化的管理模式
广场文艺是一种群体性活动,我们的广场文化活动必须要围绕某个中心,突出某个主题,实现某个意图,用领导意识代替群众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广场文化活动的休闲娱乐功能。如何探索一种新的快捷的管理模式呢?首先,广场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因此,我们就应该将组织还原给民间,让那些倾心艺术又有艺术能力的基层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成为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这样从根本上缩短了组织者与参与者的情感距离,使群众在一场广场文艺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的精神愿望和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群众的艺术特质和潜能。然后在广场的使用权、经费的划拨与管理、文艺表演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与规定,政府部门在给予大力的支持,组织者积极做好整合民间文艺资源、建立活动队伍档案、挖掘群众艺术人才等工作。其次,制定健全的活动制度,保证广场文化活动的计划性、连续性。使全市性的广场文化演出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使我市的广场文化活动走上制度化、正规化的轨道。最后,还要把广场文化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阵地,在这里把开展形势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宣传的针对性、艺术性和有效性。不断推出更多贴近社会、贴近群众,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精品佳作,提高广场文化的品位突出文化内涵。
3.结语
城市文明建设主要指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目前主要是通过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来实现。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工作经验,首先对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进行介绍,接着主要从打造平民化的广场文化、建立民间化的管理模式这两个方面来对以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为重点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进行重点分析,这些措施都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验证过的,是可行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