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也在飞速发展,学生们在课堂以外也可以通过电视、电脑等途径,形象直观、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地获取大量的信息,这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虽然课堂教学的系统性、针对性、灵活性是影视电脑等所无法取代的,但无疑是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十分巨大的挑战,也向一线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让课堂教学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是我们确实应该冷静思索的,现实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有趣味性、丰富性等,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针对以上的现实,我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趣味性方面做了一点尝试。
课堂教学有无趣味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恰当的引入趣味性内容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调节课堂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地理教学中,针对不同内容,我采用了以下一些趣味教学法,对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了良好作用。
一、趣味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地理教学趣味性的方法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一)用问题引发学习兴趣
把新知识的有关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这种形式简单方便,师生共同参与,还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此法要求教师在讲述新的内容前,周密地设计问题,使问题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增长新知识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讲授地球自转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小明的爸爸经常在晚上十二点观看一些足球直播比赛,这样严重影响了妈妈的休息,妈妈非常疑惑:难懂白天就不能观看比赛了吗?通过这一问题,就把地球自转产生的各地时间差异揭示出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利用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而采用的问题法。这需要联系相关知识,促使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设问。实践证明,恰当准确的设置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引用趣味性事例调动学习兴趣
一般指利用与新教学内容有关的谜语、诗词、笑话、名人佚事、民族风情、千奇百怪的地理现象等。地理知识内容与充满情趣的相关事物结合,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师生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默契交流。例如,我在世界人种的教学中,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引出新课:从前,有一位美国领导人到中国访问,邀请他观看演出,美国领导人对演出赞不绝口,中国戏好看,而中国领导人说:我们中国人可以演美国人的戏,也可以演俄罗斯人的戏、英国人的戏,但你们美国人不能演我们中国人的戏,因为你们总不能把自己的鼻子割掉一截吧。听了这个小故事,同学们都笑了,学生们马上就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中。
(三)出示数据激发兴趣
指利用与新教学内容有关的统计数据等辅助说明新课。它多使用于人文地理及国情教育方面的内容。如在讲“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节时,引用了以下数据:“我国耕地面积一亿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是世界人均耕地的1/3,澳大利亚的1/28,印度的1/7。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大量耕地仍遭受水蚀、风蚀、沙漠侵吞以及工矿建设占用耕地等。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1/4以上。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呢?这一节课的教学有助于我们加深这方面的认识。”
在讲“环境问题产生”时,利用幻灯打出世界森林消失的速度、水资源消耗速度、沙漠化进程、垃圾排放量等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说明新课,学生对此产生深刻反响,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利用有关地图、画片、课件及影像资料吸引学生
一般指利用地图、黑板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幻灯片、影视片、遥感像片、模型和实物等引出新的教学内容。适时出示图像,不仅能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条件的限制,如身临其境,使记忆形象持久,不易遗忘。如在讲“海陆的变迁”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学生放一段海陆变化的录像片,学生不断惊叹是什么力量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因势利导,引入主题。
地图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地理学科的骨架,许多地理现象和规律储存于地图之中。如在讲中国的行政区域时,关于34个省区的位置及重要省区的轮廓时,适当引入一些动物及植物的图像与重要省区的轮廓相比较,形象生动,学生气氛活跃,许多问题都能在当堂解决。
科技发展到今天,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设备早已进入课堂,教师自做教学课件或下载相关影视资料对地理教学意义更加重大。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真实的再现现实当中不易感知的一些自然现象,如地震的发生和火山的喷发、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及其发展变化。多媒体以真实生动的图文声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是空前的。
(五)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用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导入新课,若难易适当,足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推测、想象、分析,进而追根寻源,达到培养其思维能力、发展其智力的目的。设置悬念,必须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恰倒好处,同时还得根据教材和教学的需要来进行。如在地图的教学中这样引入:“同学们都知道大航海家哥伦布,他于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时共花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1493年去美洲,只用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这是因为有了地图的指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地图,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乃至日常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作用极大”。短短的几句话,不仅说明了地图的重要性,也激起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兴趣。设置悬念时切忌过于离奇,更不能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六)利用史实、典故等引发兴趣
利用别开生面的地理故事引入新课,也很有趣味。例如讲解中国的季风时,我引人了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借东风,在讲中国的工业这一节,有关工业在军事中的重要作用时,我插入了“东芝事件”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的潜艇由于噪音较大,在与北约的军事对抗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于是前苏联特工运用金钱和美女对日本东芝公司领导进行贿赂,购买了东芝公司的先进机床,从而生产出非常精密的轴承,大大降低了潜艇的噪音,这样北约的军舰就很难发现前苏联的潜艇,这个故事极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市场的需求决定农作物的种植时,我插入了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几年前,有几个外地人租了我们村的几亩土地,种植墨西哥食用仙人掌,他们建大棚,买化肥、修水渠、投入的大量的资金,仙人掌长势喜人,长的高大肥厚,可是到了秋天,由于中国人没有吃仙人掌的习俗,导致仙人掌销售不出去;最后只好放弃管理,结果赔了大量资金。”即可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又在尝试了理论联系实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