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理念的日益创新,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考查、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业成绩的内容及方式随之也在发生巨大变革,主观性试题和开放性形式,即“开卷考试”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模式。但是,学生由于缺乏开卷应试解题策略而导致成绩平平,未能客观如实评价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解题策略,对于提高答题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反映真实成绩和水平,具有事半功倍和立竿见影之成效。
一、依据题型人手,掌握解题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作业题和试题常见题型大致可分为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等类型。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每一类型题目的答题要求和答题步骤,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
(一) 选择题解题策略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直选法和排除法两类。直选法指根据教材知识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但是,如果遇到难题,最好用排除法。即先选择好一个或几个最容易发现的完全正确或错误的序号作为解题的基础,然后再推出正确答案。答题时,要找出无关选项和错误选项,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出正确答案,提高答题效率。
(二)简答题解题策略
简答题是对题目要求做出简要回答的题型。在闭卷考试中,简答题是偏客观性试题。其功能在于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能力,学生的得分率一直比较高。在开卷考试中,简答题属于主观性试题。其功能是考查学生在记忆和再现概念、原理等知识点的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得分率明显下降。作答时,要确保如下几点:(1)弄清题目的蕴涵性(通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2)把握题目的限制性。(3)紧扣关键词,揭示出题眼。(4)合理分层。(5)答题的全面性。(6)文字表述的简洁性。
(三)辨析题解题策略
辨析题要求学生对题目所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较科学的分析和辨别。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它要求学生对题目有辨有析,辨析结合。解答时,首先做到: (1)用全面观点分析,抓住关键词,力求找到合理的地方和不合理的地方。(2)凡牵涉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等方面的题目,必须注意阶级性。 其次,答题时注意:(1)读题过程中得出正确结论(即是否合理) 。(2) 运用课文原理 ,题目观点合理的,可采用“原理+扼要分析”格式予以解答(说明为什么合理);题目观点不合理的,可按照“原理+分析”格式进行辨析(说明为什么不合理,并指出合理的是什么) 。其三,答题时要做到:(1)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逻辑清楚。(2)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言简意赅。
(四)论述题解题策略
解答论述题,一是要注意审题,重点把握如下要点:(1)逆向审题: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2)抓住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3)对大段材料进行分层并弄清层意。 (4) 注意材料注释中所含信息,切忌忽视。 二是答题时注意:(1)凡问现象的,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展开。(2)凡是“分析”、“评述”的,就要用原理紧扣材料分析。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要分析和解决问题。(3)要分层回答,注意行文规范,答案准确。
二、按照内容分类,遴选解题策略
1、基本知识解题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每册、每章、每节、每课都有其知识要点和体系。但是,这些知识要点和体系相对比较零散,需要进行有机归纳整理。作为一名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整理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归纳法。所谓归纳法就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让学生去探索创新、探究的重要方法,注重对学生观察、归纳能力的培养,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或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选择适合自身习惯的恰当的归纳方法。 既要让学生整理的知识有实用性,作为资料具有收藏的价值,又不会让学生做无用功,浪费大量时间,便于今后的复习。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或开卷应考时,再也不会面对大量的书籍而不着边际,无所适从,陷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了。学生只要手握一本系统归纳整理的笔记,就能轻松应考,从容作答了。
2、时事政治解题技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政治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主要补充”。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政内容进行教学”。这一规定,旨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增强时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效性,这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本身的要求。但是,现行教学中,教学时政的方法使课堂与社会脱节,使时政知识与思想品德教学分离,学生误以为思想品德课所学内容与时政知识毫不相干。严重影响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观察思考身边社会实际的热情,影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学习思品课程的效率。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时政知识是思想品德课本知识的延续、拓展和深化,也是中考思想品德部分的载体之一。要通过国内外重大事件与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正确认识形势,进而以端正、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灵活的方法,学好时事政治。但是,时事政治知识相对其它知识,更加分散,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查阅时政资料,坚持时政摘抄,开辟时政专栏,举行时政知识竞赛等载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达到掌握知识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学科时事政治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不再是面对习题和试题望而生畏,一筹莫展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政盲”和“书呆子”,而是真正成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中学生。
3、论文写作解题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论文写作,即思想政治小论文写作,它是一种综合的教学形式,是架构课堂与社会实际的主要桥梁。同时小论文又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学生小论文的撰写,对于适应新时期教育要求,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在学科学习的基础上,观察有关的社会现象,观察学生自身成长中的问题,由“小现象”折射出“大道理”,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对所观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写作一般经过“搜集材料——立题——撰写——修改——成稿”的流程。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搜集的材料要能“以小见大”。立题时,论文的题目要小,要具体,要依据论点而定。撰写中要把握“引”“论”“结”三个层次,所谓“引”,即“引出观点”,就是从提供的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这一步至关重要,是写好全文的基础。它是材料中心思想与教材观点进行有机整合,确定出具有时代气息和感召力的中心论点。“论”即“论证”,一要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展开论证;二要根据材料,针对论点,选取论据,联系社会热点,发表议论,通过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三要做到观点和论据的有机统一,注意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结”即“结论”,一是可以结合自身,表示决心,提出希望,发出感召;二是要总结全文,重申论点;三是文章的结尾应回归材料和中心,使中心更明确,可以防止偏题和跑题。初稿完成后,再对文章进行必要的润色和修改,就可以成稿了。只要按照上述方法予以指导和实践,就能破除学生对写作小论文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从而树立决心和信心,顺利越过写作“拦路虎”,真正实现思想品德学科“小论文,大社会”的作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