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二、课堂教学追求节奏变化
《套中人》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形象是令人讨厌的,之所以讨厌是因为没有人喜欢一成不变僵化的人和事,人们总喜欢那些新鲜的富有变化的事物。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变化,总是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声音、同一种表情,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而影响学习效率,有变化才有节奏,才能让学生体会节奏。课堂上的节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模式的变化美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作业、选择材料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时,可选择自学式、辅导式、发现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难度较大时,可采用传递式、演绎式、导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有时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一节课可以采取好几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变化中感受课堂节奏变化美。
2. 音调变化的节奏美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动听悦耳的声音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古人曾说美好的声音可绕梁三月。语调时而低沉、时而高昂、时而缓慢、时而急促,吐字清晰,流畅,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起伏。
3. 教态变化的节奏美
教态指教师对自己身体语言的综合运用,美术教师优雅的教态也是美术课堂让学生感受节奏变化不可或缺的资源。培根曾经说过,相貌美高于色泽美,而优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之美。美术教师课堂上理论授课、作业点评和演示范画过程中表情的变化、手势的变化、头部与身体的姿势变化,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动作的节奏变化。
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模式的变化、教态的变化、语调的变化,体会这些变化产生的节奏,学生可以将节奏潜移默化的运用到画面中。
美术教学本身是一种艺术,它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画面的节奏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不仅需要以上所提到的种种,还需要潜心钻研,发奋苦练,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深刻的思想和个性精神,这是一个需要不断修炼不断感悟的长期过程。
参考文献:《苏东坡传》 林语堂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艺术概论》孙美兰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
《素描基础知识》郭绍纲 著,岭南美术出版社,1983年7月出版
《素描—实践与鉴赏》于秉正 著,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