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在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下,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伴随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幼教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与此同时,艺术幼教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有不少人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对《幼教专业、音乐》教材实验体系使用、总结和探索,认为要改变现状使其在改革中发展,需要解决一些主要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 改革发展
2009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通知,指出为加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08年招生810万人的基础上,09年再扩大招生50万人,达到860万人。同年,我校招生人数直线攀升,到今天形成十几个专业、八十多个班级、在校生达3000多人的在当地有较好口碑和影响力的省重点综合类职校。较好地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对中级人才的需求。
我校开展艺术幼教时间很早,从1995年至今有近20年时间,其中幼教专业累计已向社会输送合格幼教人才1000多人,毕业生遍布广东各地和港澳台部分幼儿园,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赞扬和高度评价。
为了把艺术教育普及到心智逐渐成熟、审美需求强烈的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中往,本人在担任艺术幼教音乐教师期间,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同时参照中学高中阶段的艺术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的条件搞“幼教特色教育”,在此过程中,开发了很多适合中职学生选用的音乐教材、制作了与其配套的课件和软件等,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中国艺术幼教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有人在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对《幼教专业、音乐》(以下简称音乐)教材实验体系总结改革的探索,我认为,要改变艺术教育的现状使其在改革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调整课程结构,提高专业素质的学习内容
中职学校艺术幼教专业音乐课必须调整和改革,具体为:将幼教专业传统学科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等单科教学综合为一体“音乐课”。目的之一是减少课程门类,节省教学时数、克服不必要的重复、避免知识与技能训练上的分散、割裂现象,达到精讲多练,从系统论观点看,只有必要的综合,才能真正使相邻学科知识与技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把综合的作用落到实处,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整体音乐综合能力。
《音乐》教材提供了提高专业素质的学习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但教材中的知识含量及难度大,而与《音乐》教材相配套的《音乐练习与辅导》着重体现了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很好的配套教材,幼教专业着重培养幼儿教师,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要以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为目的,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使她们从音乐中受益,并最终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目前“择业多选”的形势下,学生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可以对她们改选“文秘”“导游”“空姐”等就业方向大有益处。
二、更新教学观念,形成一个完整的幼教专业教学体系
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师的教学观点是否能做到,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且要明确音乐欣赏作为艺术修养的途径,目的不是培养专门人才,而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意识。
由于音乐诸学科既有密切联系的一面,又有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一面,将传统的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的单科教学整合起来(变单一为综合),教学有时要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等四部分。这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要条块结合,即从纵向看自成体系,横向看相互联系。教学中采用“单元突破,诸科联系”为主线,即在每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各个击破,然后将歌曲贯穿于各单元之间,使它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衔接、相互影响,使整个课堂教学不失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三、采用“单元式”教学模块的组合
以往的幼教课程多是针对单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进行的。学科之间的衔接、进度和相互交融、渗透等问题欠缺。因此,要对音乐诸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式”模块组合,在各单元内部进行课程组合,我认为“单元式”教学符合艺术幼教类专业教学规律和特点,它知识覆盖面广、实际操作性强、材料集中、循序渐进。“单元式”教学模块的设计是按照艺术幼教教学大纲及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定位的,能够培养出适应能力强、“一专多能”的艺术幼教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大有益处。
四、保证教材使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制定适合学生的大纲和教材。
《音乐》教材共分20个单元,每学期4个单元,二年半完成。因此,教材中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四部分专业知识已经覆盖了音乐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不要删减某一单元的课程(可根据需要对课程进行精讲或略讲)。
要按照教学基本要求的课程设计,按知识体系的衔接进行有序教学,以保证教材使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现行的音乐教学大纲和教材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可弥补的缺陷,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创造力和兴趣爱好这个指标要求,由于我校领导的大力提倡要结合学生实际需要鼓励自编教材,本人自编了一些适合学生的大纲和教材,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五、突出音乐教育特点,把个人性情修炼和创新思维培养作为重点
《音乐》教材所涉及的4个学科教学内容是音乐专业的骨干课程,它们虽然有机联系,但每单元教学要注意突出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的教学重点,讲清难点。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技能一定要通过精讲多练去完成,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娴熟的专业技能技巧。
另外,采用推广普及与个别选修相结合的形式,突出重点,贯穿主线。《音乐》教材中20个单元的教学,一直以声乐为主线,由浅人深地将乐理、视唱练耳、欣赏等专业基础理论课融合起来,从讲清、讲透理论知识出发,要求学生把理论与声乐实践紧密结合。现代意义上的“音乐”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内涵,各种技术(诸如声、光、电、多媒体),各种材料媒介,各种观念,使音乐艺术越来越紧密的与现代生活相接合,是提升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精神因素,它不仅仅是体验物质生活带来的虚幻的幸福,而是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伦理、人文的全面结合,节假日要学生多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利用音乐厅等有着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的地方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性情修炼和创新思维培养。
六、 多采用电化教学,用伴奏带进行“模唱”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音乐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要为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就要多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对《音乐》课的学习会产生良好的效果,《音乐》教材提供了全书20首教学歌曲的范唱与伴奏录音带,这给声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给学生了解歌曲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演唱技巧等多方面知识提供第一手音乐资料。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