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四、要善于变换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
从语文课堂教学层面来开,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子很多,比如我们就曾经提出过在语文课堂上以听、说、读、写、唱等不同的方式去意会去传承传统文化。其实,除此以外,还有些方法也是很不错的。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整理古今文化名人成长、成功的故事。如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强地成长?很多名人的成长经历、创业经验、奋斗历史都将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和启迪。所以经常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筛选催人奋进的古今文化名人成长、成功的故事十分重要。这个时刻可称为“和名人握手”,在这样的握手中,学生能从中汲取养分,为明天的成长奠定基础。再例如进行古诗词摘抄、诵读比赛。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也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民族语言运用的典范。进行古诗词摘抄、诵读比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使他们喜爱这些经典的语言文字,为他们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而学生不断接触古诗词,耳濡目染,受到其中一些积极人生理念和道德情操的熏陶,自然而然的可以慢慢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表现出成熟、懂事、知书达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因此而得到传承、发扬。还例如利用课余时间精读一些优秀古典小说,写读后感。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书籍,没有书籍的哺育滋养,学生的生活是不完美的。读书,特别是文学书籍的奥妙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塑造着学生,成就着学生。名著的阅读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更例如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知识量大,涉及面广,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如何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调查家乡的文化名入”之类的活动课,其目的使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访问了解某些情况或事实、历史,由此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也可适当安排学生参与一些健康的民俗活动,如参加当地有民俗特色的节庆、仪式等,增加学生对相关民俗知识了解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对民俗的兴趣和切实感受。这样在课堂学习外。以多彩的生活激活学生的兴趣,以健康朴素的民俗文化强化学生知识人格,可以说通过社会活动课,学生的情感得到再现,能力得到提升,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五、要善于构建渗透传统文化的课堂模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渗透传统文的学习需求,我们倡导分层、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渗透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渗透目标和梯度要求。自主、探究指的是在课堂上渗透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是自主的,既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还可以是同学提问的。具体而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分几步来走:1.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传统文化的渗透就是一句空话。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传承运用传统文化的欲望。2.学生自学,质疑问难。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个体的一种自主活动,学生必须亲身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在选定传统文化目标后进行自学,遇到困难看注释,看图或自己思考查资料、问同桌、问老师。困难解决了以后,还可以再自学其它的内容。教师只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选行个别辅导。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书也不唯传统。4.读中感悟,升华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文化往往雪藏在文学文化文明底蕴非常深厚的古诗文当中,学生必须要反复诵读吟咏,在读中又有不少感悟和新发现,而且还可能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的,从而也会逐步品位到传统文化的形象美、意境姜、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