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摘要:高中物理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之一是开设了研究性学习,根据教育部的精神,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见,如果研究性学习开展得好,开展成功了,毫无疑问的,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符合信息时代的学生,才是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生。那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怎样才能开展好物理方面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已经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就兴趣方面谈几点设想。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探究兴趣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和科技力量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培养出适应21国际竞争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处于战略主导地位。人的培养主要是依靠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新型人才的、符合国际竞争人才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像朱总理所说的那样:“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着方面的素质,中央教育部教育司总结了很多国家成功的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中学阶段增开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贯穿与每门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的所谓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做到会思考,能创新。由此可见,开展好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开展好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呢?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成为乐知者,兴趣是前提。故要让学生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来,使其成为乐知者,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怎样培养他们的这方面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教学与实践,我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做好研究性学习的铺垫。
铺垫就像一首歌的前奏,前奏曲好的歌,很快就让欣赏音乐的人进入角色。研究性学习的铺垫也是同样的道理,好的铺垫很快就让学生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去。怎样才能搞好铺垫呢?
首先,研究性学习的增设是一个新的内容,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它增设的原因和目的都不了解。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研究性学习开与不开都一样,甚至很多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浪费了他们很多的时间。他们对知识判断的标准是:升学考试要考的科目才是必须要学的、重要的;对于升学不考的科目,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所以要利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清楚研究性学习开设的原因和目的。一定要给学生宣传教育部教育司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意图和思想,给学生宣读与之相关的一些文件。眼让学生知道,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让学生知道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差异,知道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自己的所长。当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印象与认识之后,再给学生讲述上海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给学生播放上海的中学生搞研究性学习的一些片段,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而且还要给学生展示上海的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取得的累累的硕果,尤其是一些在全国获奖的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通过上海中学生作为榜样,这样就会给我们的学生一定的启迪,也激起他们一定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知道,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让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这样,学习理论的目的就不言而喻,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一堆空乏的定理、定律公式,学习会更加丰富和饿有趣。
其次,人生无处不研究。人生的成功,不管是那方面的,都是自己辛勤研究的结果。如果没有比尔盖茨对软件的研究,今天的因特网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如果没有第谷与开谱勒数十年如一日研究,行星运动的规律不会那么早就被发现;如果没有伽利略、笛卡儿等科学家对力学的研究,牛顿也许不会那么轻松地就建立了牛顿运动定律;当然,如果没有牛顿对力学的总结研究,今天的力学世界也许就不会显得那么多姿多彩;没有法拉第等科学家对电学的研究,社会不会那么快就进入电的时代,更不会有今天科技的腾飞;没有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的研究,今天就不会有著名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可见,研究无处不在,只有研究才有成功。给学生讲述科学家的事迹之后,播放相应的一些录象给学生看,让学生深刻的知道科学家是怎么成功的。一定要选择经典的关于科学研究的录象给学生看,并且这里可以多花点时间,(五至六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首先感受研究的乐趣与“苦趣”,这样通过科学家的事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三 要让学生知道,研究性学习只是“简单”的科学研究,他并不象科学家研究的问题那么复杂,但是,研究性学习所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等学科。如果知识不到为怎么办?方法1:请教相关学科的老师;方法2:学会查阅图书、寻找相关的资料;方法3:学会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会在网络中学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且提示学生这三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在利用时,一定要记录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还要注明资料的来源。通过这方面的锻炼,学生一方面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发现一些自己未预料到的问题。
二、 创设问题情景。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只有好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要提出好的问题,老师应该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社会,观察自然,从周围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提出问题。比如,当老师讲到光的色散时,问学生是否见过彩虹,学生肯定回答都见过,然后老师提出问题:你们既然见过,有谁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怎样把它模拟出来呢?又比如,当上完力学知识后,收集几把不同的菜刀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菜刀,但刀柄,刀刃为什么却不一样?试从力学的角度去分析说明理由。当然问题的来源还可以通过录象、电视、书本等。比如,在将开谱勒的三大定律之前,组织学生观看九大行星运动的录象,然后提出问题:九大行星作什么样的运动?其运动有什么规律?请同学们自己查阅资料,说明原因,最后制成卡片。注意,创设问题的过程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饿让学生会提出问题,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去研究老师提出的问题,当然,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研究方向,但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出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达到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