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要深入调查疫情,事件是处于活动期、上升期,还是平台期、恢复期;患者有无传染性,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患者的确切发病时间,有无聚集性、周期性,有无第二、三代病例,发病的年龄、性别、行业构成等。分析可能的致病因子与宿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卫生监督机构要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种类,依法进行监督;要保护现场,封存有关可疑物品(食品),现场采取样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突发事件是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要进行详细的卫生监督调查,进一步追查毒源,是什么时间误食食物的;一同有多少人,多少人中毒;是否还有可疑食物;有无水污染、环境污染等。这些调查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防控措施要果断
要针对原因,切中要害,果断采取防控措施。采取的措施要有理、有序、有节,要科学、及时、有效。如果是食物中毒要保护现场,封存可疑食物,终止患者继续接触毒物,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如果是重大疫情,要尽快明确诊断,采取隔离患者,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如果是创伤性伤害,要采取分秒必争的院前现场急救和转运工作;如果是洪涝灾害之后,要搞好宣教,根据需要采取消毒、杀虫、改善环境的措施。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5、信息披露要真实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人们往往比较关注,希望得到事件信息。对社会发布信息要有指定的部门发布,私下不能胡乱传言,传播的信息要与发布的信息一致。信息披露时一定要真实,不能隐瞒,也不能夸大,要把真相告诉民众,以免引起群众的恐慌与不安,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崭新、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不可能一蹴而就〔1〕。要在现有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预警系统建设的经验,并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构建适合区域特点的、敏感的、高效的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