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有特色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国家层面的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建立尚处于理论摸索和初步探索阶段,国际上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参考。由于各地经济、社会、人群、卫生条件等的巨大差异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难以在不同地区复制,不同类型突发事件也要求建立不同的预警模式和方法。因此,建立适合本地区域特点的“单元化”的预警体系显得尤其必要。
二、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整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是预警系统的基础。我国现有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信息系统薄弱,信息漏报、误报现象时有发生,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全面地利用问题严重制约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得预警能力,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仍是公共卫生应急体制建设的重中之重〔10〕。当前,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为建立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风险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开发更为先进的网上直报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大大提高数据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早期信息的反应速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来源广泛,包括疾病监测、症状监测、公共卫生监测、媒体监测等。另外,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与国家和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迁移和流动等密切相关,因而还要与气象、水文、地理、统计、公安、人口部门建立信息交换、协调机制,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决定了只有通过多渠道的信息采集,通过对相互独立并互为补充的数据源提供的整合信息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提高系统的灵敏性〔〕。要在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打破目前存在的各部门、各系统的“信息孤岛”现状,将现有的各种监测信息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扩充其他信息来源,使各类信息互补,从而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
三、 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
目前,国家建立了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和其他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各地已经建立了多种多样的疾病和症状监测系统。但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还很不充分,已有数据未能进行及时、科学的分析和利用,监测系统无法发挥其早期预警作用。近年来,多种现代化统计学方法快速发展并在计算机平台上实现了程序化和自动化,在为预警信号的识别和阈值的确定提供了科学方法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统计的复杂化。如大量的数学模型被用于分析各种各样的传染病问题,构成了丰富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为疾病预测、预警的深入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带有较强的技术性,从事该项工作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更需要掌握必备的数理统计分析能力,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能力普遍欠缺。因此,提高专业人员的数据统计分析水平在预警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另外,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与专业机构进行合作也是提高数据统计分析质量的较好途径之一。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求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配齐人员、物资、能源,并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以便使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未雨绸缪的工作准备,主要包括3个方面。
1、防治预案
制定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属地管理,统一指挥,各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工作合力,全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人员培训
参加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员众多,包括卫生行政、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医疗急救、卫生检验、后勤保障等方面人员。对于这类人员根据预案要求,平时要加强应对处理各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培训,包括思想认识、技术操作、多项技能的培训,增强配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3、物资储备
为了迅速、准确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门应有一定的物资储备,如消杀药物、无菌隔离衣物、便携式检验检测设备,各类疫苗、特效解毒药品、交通工具、畅通的信息网络,必要时公安110与急救120联动等。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仅是卫生行政行业的事情,而且体现了一种社会的综合能力,属于政府危机管理的范畴。要克服惊慌失措、焦躁不安的思想,敢于正确面对危机,树立战胜危机的信心,善于把握解决问题的时机,选择最佳方案,及时控制事态发展。
1、事件报告要迅速
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要以最快的方式、最短的时限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报告,要将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涉及人群或潜在威胁的人群进行报告,还要尽可能报告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数和死亡数等。接到报告后,根据区域性的预案,组织人员、迅速到达现场,了解情况,采取样品,取得证据,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判断原因,提出科学的、合理化的建议,为上级解决事件的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和依据。如果发生的是二级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在短时间内控制,仅靠卫生部门就显得势单力薄,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预案的要求,广泛动员各部门、各系统、各界群众联合行动,协同作战,群策、群防和群控。
2、救治患者要及时
如果是各类急性中毒、群体性创伤、火灾等意外伤害、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的任务和职责就是紧急救治患者。医院要迅速启动本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快速救治患者。此时,医院领导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当前头等的、压倒一切的工作任务,要率先垂范,秒必争,竭尽全力救治。既要做好院前现场急救和转运工作,又要做好院内救治工作。同时要注意事件伤员家属的情绪,在询问伤情、病情时,医务人员要耐心说明解释,切不可态度粗暴简单,硬话顶撞,容易引起矛盾激化而产生过激的行为,导致不必要的纠纷。医院还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抢救的进展情况。
3、现场调查要仔细
疾控机构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工作任务是要对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对首例患者的调查;对疫区疫点要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指导;对疫情或事件要进行技术监测和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