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是随着学校教育,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未来的教育离不开科学,教育的科学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发展了,观念需要更新,教育不能是老一套模式,不能老是停留在旧的层次上,要创新、要改革、要发展,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需要。
学校体育改革的中心是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科学技术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参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它的发展水平已成为我国群众体育普及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学校体育还要培养学生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能力和习惯,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体育骨干力量,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学校体育对实施素质教育,增强民族体质,提高我国运动竞技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教育界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且也有很多学校把艺体教学作为搞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所以在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终身体育的思想(终身体育是培养与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为主导,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方法,使之终身受益),在这个前提下,再计划怎样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 。
二、研究方法:
(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发展性和社会性。
1、教学目标整体恶性观念的树立。
每一个学校的教学目标都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作为我们艺体教师更应该当作重要任务来抓,所以,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注重与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和各任课教师的工作相协调,在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的同进,可根据体育这一学科的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不要光注重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而忽略对学生思想、心理、劳动和智力的开发,所以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2、教育目标的发展性观念的树立
(1)教育目标的发展性是对教育目标的延伸,它不但对学生在校内和课堂上有所要求,而且对学生在校外和家庭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应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思想,培养他们能借助于社会体育的场地和器材资源运用所学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开展课堂锻炼,这样有助于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是我们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学校体育的灵魂所在。
2、(2)从学生发展来看,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对全体学生作一次仔细的调查和研究并作总结,根据个体间的差别,年龄段的不同,对学生因材施教以便充分发挥学生所长和挖掘学生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潜力,使他们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十足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对有一定基础的分成同组,另做要求,对另一部分则从基础开始,同时还要对男女生分别作要求。
3、教育目标社会性观念的树立
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都能向适应社会环境满足祸害会需求,另外作为体育这一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有着诸多优势,大至分为以下几方面:
①体育是在教室外上课,它对学生言行的约束不再像上文化课那样严格,身体可以在较大空间地活动,这对学生品行的流露创设了许多机会,体育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对他们进行组织纪律性的训练,为学生品德和行为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自信心,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争强好胜的心理举行一些小型比赛和游戏,以便组织学生学习和运动,如结合篮球教学举行班内外篮球赛,让他们在活动加养成团结友爱、奋发进取、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好品质及胜不骄败不馁的竞争意识,以便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③体育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及热爱公共财产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每一堂课从学生拿器材到下课归还器材是一次完全的劳动教育,而且在课中还教学生正确的使用器材,怎样更好地保护器材等方面也是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
④体育最大的优势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或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学习时不再感到枯燥无味。之所以它比其它学科更具有实践性和技能性,是因为体育教学是融知识、技能、素质、道德、意志与情感为一体的教学。
(二)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在体育教学和锻炼中可以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它具体包括形体美、动作美、行为美和心灵美等四方面,在进行美的教育中,可结合教学活动内容,采用各种手段将一些舞蹈、艺术体操、韵律操配以音乐或掌声等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达到美育的作用。例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了32步舞、少年拳。通过优美的舒展动作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和艺术感染力,不仅达到增强体质和健身目的,而且还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必须重视教育对象的全体作用和主体功能的发挥
⒈教学对象的全体作用,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不同以及学生体质状况运动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要求、安排教学任务、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只针对一部分学生而丢掉另一部分学生,应而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如:个性、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让好、中、差学生既吃得饱又觉得好,我们要反对只重视个别学生而忽视其它学生的做法,特别是现在体育课中,上课学生自由活动,仅对那些特长生负责指导,而对其它学生则不管不问。如:支撑分腿腾越的教学,根据上面讲到的,首先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选择不同高度,其次可根据学生练习中存在问题进行个别讲解,最后,可根据学生对该动作的掌握情况作自由练习。
⒉教学对象的主体功能
每个教学过程都要求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功能,作为体育更应该是这样,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体现主体功能呢?这首先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制订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上出发对绝大多 数学生危害性较大、身体素质方面帮助不大的内容,坚决予以取消,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的予以推翻;另一方面是充分尊重学生、为学生着想,给他们以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全的发展,但决不能看不起学生、嘲笑学生,让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的器重很有信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内容的贯彻充分考虑到全面性和基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