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鼓励支持发展创新形式的职业教育,特别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目前,国内许多很多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对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方法,都做了很多很深入的分析研究,但是对具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显有论述。本文结合大量的学生工作理论和自己的工作经历,在此对校企合作下的“双班主任”制,进行逐步探讨。
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工作提出的挑战
校企合作办学,就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校园,到企业的具体生产岗位去。由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可知,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教育者(主体、教师)、受教育者(客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2]。这些过程因素都是动态性变量,这些变量的组合随时会因其中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方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上述四个因素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使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问题增多。
(一)教育主体的变化
即由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单纯学校教师担任教育者转变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师傅)交替担任教育者。教师和指导教师在很多方面的教育、培训方式是很不一样的,要求不同,在教育时间、教育形式上也有差别,后者更加灵活,学生会经历一定阶段的适应期,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问题。
(二)教育客体的变化
即由单纯学生身份转变为学生与学徒(员工)双重身份。随着学生进企业后身份关系的变化,企业会像对待员工一样对其严格要求,这会使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不适应,如专业不对口、身体对所从事的环境不适应、心理上的不适应等。
(三)教育环境的变化
即由单纯校园环境转变为校园和企业交替成为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到企业实习,会在一定时期内脱离熟悉的校园环境,处于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学校和企业是完全不同的社会机构,各自运行规律和追求目标不同。学校以育人为主要目标,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生产劳动、严格的企业管理都会使学生产生许多想法,甚至矛盾。
(四)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变化
校企合作模式下,传统的教育管理内容和方法当然同样适用,但在侧重点上应有所调整,充分利用并紧紧抓住实习环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调动和整合企业在育人方面的资源优势,会较传统教育模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上可知,由于教育过程的诸多因素发生了改变,对此形式下的学生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双班主任”制作为一种校企合作模式下新的学生管理模式,随之产生。
二、校企合作下的“双班主任”制管理模式
(一)“双班主任”制的含义
所谓双班主任制,就是由学校派出一名班主任导师,企业派出一名专门负责的老师,共同管理在企业工作学习的学生工作。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工作或完全由学校派驻一名驻厂导师负责,或者全权交给企业负责,都是不太理想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例如:如果企业不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完全由学校导师负责,那么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工作期间,会存在很难融入工作环境,对新的学习工作坏境存在难以融入的情况;而且完全由学校老师负责,也会会存在管理脱离实际的情况。如果完全交给企业管理,由于企业文化区别于校园文化,很多规章制度直接用于学生,会存在学生不能或难以接受;而其虽然学生进驻企业学习工作,但是本身还是学生,学生思想工作决不能放松。鉴于以上情况,校企合作下的“双班主任”管理方式,孕育而生。
(二)“双班主任”制的工作机制和形式
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在教学、实训等环节上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质养成、行为管理等方面同样也需要企业参与。要实行院长和企业主管领导挂帅,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处长、系书记组织实施,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班导师、企业指导教师具体落实的领导和工作机制,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因此,作为学生管理工作最直接负责人的班导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要承担起重任,如何沟通和协调互相的职责,是取得学生管理成效的关键。
传统的学校学生管理方式,比如通过谈谈话、聊聊天、搞搞活动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是对于进驻企业学习的学生,由于外在环境发生了变化,学生主体本身也会因为环境的变化产生思想的变化,由此对学生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鉴于学生是驻厂学习,所以基本上脱离了学校这个外在环境,接触更多的是社会的规则和员工同事,所以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是关键。因此在工作形式上,我们可以做如下工作:
1. 辅导员可以与学生一起参加实训、定期到不同的实训单位走访、通过网络定期跟踪等方式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解决学生思想、心理问题;
2. 在活动组织上也应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学生时间情况等因素以灵活形式进行;
3. 学院派出的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和保持与企业的联系,还要在实训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既成才,又成人。企业也要选拔指导教师专门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学生既练技能,又学做人。同时,双方导师要保持紧密的联系,互通学生情况,这样就能及时向学校和企业报告学生思想状况,从而搞好学生工作。
校企双方形成的教育合力,将搭建起全员、全社会育人的架构,极大地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三)“双班主任”制的内容
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适时调整。双班主任制这一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无时不刻要求双方导师,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沟通,这样才能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针对这一新模式,其具体工作内容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1. 思想学习方面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工学结合,但学生的主体身份还是大学生,因此对于学生群体思想工作,不能因为进驻企业而有半点放松,这时候就对班主任导师提出了要求。
作为班主任导师,要全权负责传达最新的学校的通知和精神,及时的利用空闲时间,给学生召开班会,负责给他们传达学校的要求;同时班主任导师要结合学生所处具体环境,实事求是的给他们讲解有关的精神和思想,这样保证了脱离学校大环境的学生思想不会偏离轨道,能保持一颗清醒头脑和正直的心。企业指导老师,也需要结合公司文化精神,适时的给学生举办相关讲座,宣传企业文化。如此双管齐下,对驻厂学习的思想工作起到了加强作用。例如:我校数码071班是我校与天意扫描输出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办学成果,作者作为该班班主任,全权负责数码071班在天意公司的学生管理工作,在思想方面,做到这些工作:(1)时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针对有思想波动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2)每周五下午定时召开班会,向学生传达学校文件通知,比如:长假安全教育,甲流预防等。(3)及时和企业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对于学生平时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完全掌握,并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及时向学校和企业反馈学生思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