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体育课堂在长年累月的发展过程中也对我国的体育事业起到了很大的发展推动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体育课堂则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我们因片面追求学习成绩也忽视真正有价值的学习过程;也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性差异。
以往的小学体育课堂过分注重技能学习和体能增长,忽视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体育学习的精神空间过于狭小。随着安全教育的升温,用“画地为牢”来形容如今的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一点不过分,班级规模过大,学生却被常常固定在很小的范围内,容不得半点乱说乱动。同时传统的体育学科偏重学科世界,教学方式远离生活世界。因此极端地强调体育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而且脱离现实生活,缺乏对儿童可能生活的合理构建。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儿童生活和社会现实,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通病。课堂教学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缺乏对完满的可能生活的构建。杜威说过:如果一个东西与生活经验相联系,那么就没有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低段学生 特点 教学策略
1、小学低段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1、信任和依赖老师
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以其基本主导活动的形成为标志。儿童入学后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学习活动。从此,儿童就把对父母的依靠转向对教师的依靠。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仲特殊的信任和依恋,把教师当作最可信赖的人,因此教师在学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心理特征使儿童能目觉地、认真地接受教师教育、指导和要求的内在心理因素,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培养儿童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1、2、直接动机起主导作用
低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以其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为动力的,是为了兴趣和好玩而参加活动,并带有尝试性的特点。有兴趣、好玩就喜欢,并表现出不知疲劳、不知冷热、不计较胜负、易于得意忘形;而对于不感兴趣的活动,就不乐意参加。
1、3、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低年级学生天真好动,兴趣广泛,喜欢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特别喜欢同老师一起活动,但兴趣不稳定,容易转移,对呆板、单调的活动易于产生厌烦情绪。
1、4、注意力易于分散
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有趣的外界刺激都可以引起他们注意的分散。但是,对于有兴趣的对象和活动,却可以较长时间地进行注意。通过训练,无意注意还可转化为有意注意。
1、5、好模仿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富于形象性、具体性,想象具有模仿性、再现性的特点。所以,他们喜欢模仿教师的动作和各种形象性的动作。
1、6、情感外露易于变化
低年级学生的情感易于激动,明显外露,且随情境而变化。情感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儿童的身心键康。
1、7、自制力和应激能力差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神经活动兴奋占优势,故在活动中不善于控制自己,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易于不自主地犯规,有时会忘记自己该做的动作。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
2、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策略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1、1、用设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学各种方法的跳时,先讲解单脚双脚跳的动作要领,而后设疑:谁还能想出不同的动作来?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激活了,他们跃跃欲试,作出了蹲跳、蛙跳、双脚交叉跳等不同的跳跃动作。学生练得积极而又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的运动技能,同时更好地锻炼了身体。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更好得多。
2、1、2、多采用游戏与竞赛教学法激法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多创设游戏练习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还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从而改变那种单调乏味的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提高教学质量。如:“大鱼网”的游戏,学生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就开始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为“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利用体育器材创设“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垫子作小鱼的家,还有水草,鱼网,老师当渔夫,学生是大海里的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他们通过大家的智慧,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再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又如:当学生上球类课时,男生女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有非常好的作用。
策略二、教学方法要适合儿童
2、2、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低段学生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2、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2、2、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